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大新闻 / 人大要闻

淮北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淮北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阅读次数:7442 作者: 淮北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1-01-24
[字体:  ]

(2021年1月22日   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五次会议通过)

各位代表:

淮北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市发改委(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能源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提交的《关于淮北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代表团分别进行了认真审议。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会前调研和初审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质量逐步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2个基地获批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平山电厂二期、50万吨焦炉煤气综合利用、英科医疗防护用品产业园、口子年产1.8万吨大曲酒酿造车间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分别建成投产或加快实施,淮宿蚌高速铁路、淮阜高速铁路开工建设,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应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工业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占比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工业增速偏低,对经济的支撑力不强;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实体经济发展压力较大;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主要预期目标符合我市发展实际,工作任务重点突出,各项措施切实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关于淮北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1年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的建议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新阶段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等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落实好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意见,适度增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及增加值等工业指标的考核权重。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煤电、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链向关键环节和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四基三千亿”目标,抓住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推动我市园区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共建合作园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大工业招商特别是产业链招商力度,努力引进一批补链固链强链项目,着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陶铝新材料、新型煤化工等产业加速发展,尽快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局面。

(二)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精准有效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全面落实各项涉企政策和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决定》,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诉求渠道,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落实好助企纾困政策,不断增强实体经济获得感。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资国企监管体制,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功能,不断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对标长三角,围绕“四最”营商环境目标,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

(三)抓紧抓实项目谋划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着力抓好项目谋划及建设。结合“十四五”规划,聚焦工业经济、综合交通、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层面的政策及项目支持,提前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要素保障,重点推进工业项目落地达产,确保工业和技改投资较快增长,为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积蓄更多动能。突出抓好淮宿蚌、淮阜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工作调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用地审批、资金保障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实施一批补短板项目。

(四)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以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养”五宜城市为目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序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域新型城镇化。注重发挥中心城区集聚、辐射作用,加快东部新城、南部次中心建设,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绿金湖、碳谷湖等湖域治理品质,打造“中心湖带”新风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果,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围绕疫情暴露出的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强市公共卫生中心等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着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停产企业下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认真实施民生工程,强化建后管养,确保项目长久发挥效益。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