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监督工作 / 听审专项报告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书面)

阅读次数:9392 作者: 财政经济(预算审查)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1-12-16
[字体:  ]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书面)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中共淮北市委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市人民政府组织市直各部门、县区人民政府、国有企业按照要求全面开展国有资产调查摸底工作,汇总2020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现综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0年末,全市国有企业49家,职工5317人,其中,市级企业31家,职工4449人,市级企业中市国资委监管企业4家,职工2930人;其他部门管理企业27家,职工1519人。市级国有企业主要是建设融资平台、交通、供排水等行业。

截至2020年末,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688.5亿元,负债总额955.4亿元,所有者权益733.1亿元。其中,市级企业资产总额1199.27亿元,负债总额716.31亿元,所有者权益482.96亿元。

2020年,全市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8.76亿元,利润总额18.8亿元。其中,市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1.51亿元,利润总额17.2亿元。

(二)监管情况

1.应对疫情助力复工复产。强化国企担当,对承租市属国有企业经营性房产的782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予以减免房租1351.44万元。市建投集团对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临时性延期,对“三必需一重要”的企业降息10%,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2.规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0年,市属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本经营收益2.03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缴比例提高至30%。同时,完成我市2021年-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规划编制上报工作。

3.加强国资监管制度建设。印发《淮北市市属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加强淮北市市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强化企业债务风险防控。加强市属企业债务风险防控日常管理,强化考核约束,通过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盘活存量资产、完善国有企业多渠道资本补充机制等手段,降低企业负债水平。2020年末,全市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6.6%,低于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

5.推动国资信息化平台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覆盖市国资委和所监管企业的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搭建实时在线的国资监管平台,分三年(2020-2022年)推进系统建设,以信息化助力国资监管能力提升,项目所需资金列入政府性投资信息化项目。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国有控股(参股)金融企业8家,全部为融资性担保类企业,实收资本17.6亿元。其中,国家、国有法人资本合计14.12亿元,全年平均从业人数110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70.23万元。

截至2020年末,全市金融企业资产总额为24.42亿元,负债总额6.85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7.57亿元。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0.44亿元,实现净利润-106万元,交纳税金450.2万元。

截至2020年末,全市8家国有控股(参股)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余额63.58亿元,担保放大倍数3.01倍;当年解除担保金额31.15亿元,当年代偿0.66亿元,担保代偿率2.1%;当年代偿收回额0.85亿元,代偿回收率20.1%。

(二)监管情况

1.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开展企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按照“一企一策”积极开展帮扶,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积极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逐步取消反担保要求,简化担保流程。持续发挥续贷过桥资金作用,缓解疫情期间经营困难企业的转贷难题,2020年累计扶持企业175户,周转贷款金额10.88亿元。深入推进新型政银担业务,强化银担合作。开展“四送一服”资金要素(政银担合作)专场对接活动,全力支持疫情期间企业发展,累计签约授信和投资2.5亿元。

2.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编织省、市、县(区)为一体的“三层”担保服务网络。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提高国有资本占比,增强融资担保实力。全市5家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国有出资14.96亿元,国有股权占比达到90%。市同创担保公司已增资到7亿元,杜集区盛典担保公司增资2000万元。

3.不断强化行业监管。依托省融资担保行业监管系统,加强数据审核,加强问询、约谈、实地走访和现场检查。针对发现的违规问题,向县区监管部门发出监管意见函、风险提示函,促进问题整改。积极开展公司信用评级工作,作为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的依据。突出线上核查和线下检查监管相结合,逐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4.合力化解不良资产。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公安、法院等相关单位与融资担保公司信息共享,协助扣划执行款项,清收不良资产。研究出台《淮北市支持金融机构抵债资产处置实施方案》,对交易环节产生的税费以财政奖励的方式给予补贴。创新方式推动市建投集团与国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设立淮北国厚公司、与中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合作,通过招标、竞价或打折、打包等多种方式,转让债权。积极寻找抵押资产买家,申请法院恢复执行并对抵押资产重新拍卖,提高资产拍卖成交率。2020年市同创担保公司累计收回担保代偿资金6236万元。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0年末,全市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162.45亿元,负债总额34.99亿元,净资产127.46亿元。其中,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87.72亿元,负债总额14.87亿元,净资产总额72.85亿元。

从单位性质看,全市行政单位资产总额53.38亿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109.07亿元。其中,市级行政单位资产总额20.8亿元,市级事业单位资产总额66.92亿元。

(二)市级监管情况

1.重视制度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针对淮北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底子薄、基础差”的情况,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2020年,印发《淮北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与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2.规范数据管理,资产基础不断夯实。围绕“摸清家底、打牢基础”,细化资产报表统计指标,动态掌握资产数量、分布和结构等。以信息系统为抓手,结合资产报表会审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进行专题调研,对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未经批准擅自处置资产等行为,督促单位限期整改。积极稳妥推进资产处置信息公开,拓宽公众监督途径,促进资产管理阳光化。

3.创新管理方式,资产管理逐步规范。建立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与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对接接口,将资产配置管理职能嵌入到预算管理流程中,实现“资金-资产”联合监管。按照《通用资产配置标准》,严格审核新增通用资产的政采预算支出,切实把好资产配置“入口关”,促进资源合理化配置。

4.把握关键环节,闭环管理更加有效。加强办公用房维修改造管理,规范办公用房调配和出租管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定点保险”制度,严禁对外投资和担保,切实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严格资产处置管理,盘活各类闲置资产,资产处置原则上实行公开交易。事业单位车改取消车辆处置审批基本完成。全年审批资产处置3204.2万元,备案单位审批资产处置1318.8万元,资产处置收益、出租收益、投资收益分别上缴49563.62万元、1173.86万元、197.77万元。

5.聚焦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及时转发《财政部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产保障工作的通知》,对紧急配置救治器械、医药防护用品等疫情防控资产,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快速高效配置,切实予以保障。对承租产权为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的648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予以减免房租606.29万元,推进企业降本减负。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一)总体情况

1.矿产资源。截至2020年末,全市已发现矿产56种,主要有煤炭、铁矿、水泥用灰岩等,煤炭保有量48.52亿吨,铁矿保有量0.92亿吨,水泥用灰岩保有量2.36亿吨,硬质高岭土矿保有量0.21亿吨。

2.土地资源。根据最新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公布数据,全市国土总面积274140.06公顷。2020年市本级共收储土地39宗,面积254.87公顷;招拍挂出让土地34宗,面积217.07公顷。

3.森林资源。截至2020年末,全市森林资源面积42950.24公顷。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率100%,湿地保护率达43.52%,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

4.水资源。截至2020年末,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48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68亿立方米。

(二)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

1.突出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基本完成现行两规实施评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工作,形成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评估成果和数据底图、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成果。在全域内打造了“一带两翼三廊四区+”的生态空间格局,科学划定了“两区四类”农业空间,形成了集约有序的“1121”城镇空间。

2.树牢生态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入选全国首批50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2家矿山企业成功入围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完成全市123处历史遗留废弃采石场(点)的修复、验收、销号工作,总投资约6.64亿元,治理面积767.47公顷。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工作成绩斐然,国家和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作为原国土资源部唯一推荐单位,我市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

3.履行所有者职责,全面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扎实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2020年度累计清理处置批而未供土地5060.21亩,处置闲置土地834.7亩。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价格体系建设基础数据资料的收集工作。

4.注重森林资源保护,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管理。扎实推进四级林长制工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采石宕口绿化、国家森林公园等七大示范项目建设。完成营造林约8.02万亩,新建“四旁四边”公路、铁路、河流绿化长度约61.62公里。编制《淮北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深入开展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盗伐林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投入1200万元建成智慧林业系统,实现火源的早期发现、蔓延分析、准确定位。开展2020年度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项目,防治面积约55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61‰。

5.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圆满完成2020年淮水北调工程首次调水工作。积极推动水源置换及地下水压采工作。严格落实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完成南湖省级示范河湖建设,全面完成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5条河流和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5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并通过省级审核。

五、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除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或经同级政府授权外,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部门需剥离专门针对国有企业、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事项;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董事会建设和经营层契约化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效能有待提升,国有企业监管信息化建设需加快推进。二是国有融资担保公司专业人才短缺,担保代偿压力较大,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任务依然艰巨。三是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不够健全,与预算管理衔接不够全面,共享共用机制尚未建立,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四是国土空间规划部分约束性指标尚未明确,耕地保护任务严峻,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强度较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林业基础保障能力亟待提升。

针对我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总结,完善措施,加强监管,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监督管理,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根据国家、省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淮北市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清单》,持续推进我市国企改革工作落实落地。二是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制定市属企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依法落实董事会权利,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探索建立市属企业外部董事。三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切实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完善薪酬分配机制,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行绩效考核,激发企业员工干事创业动力。四是加快建成覆盖市国资委和所监管企业的在线监管系统,2021年实现与省国资委在线监管系统对接,形成一体化统计口径,推进信息化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

(二)防范化解风险,促进国有金融企业发展。一是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动新型政银担合作深入开展,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发展。二是加强非现场监管,加大担保案件的执行力度,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领域风险。三是推动融资担保机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四是持续加大对国有金融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担保公司融资担保能力。

(三)强化基础管理,推进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提质增效。一是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出台为契机,对现有制度进行修、废、改,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二是继续促进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资产逐步纳入会计报表管理,以资产管理信息化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三是继续规范资产配置行为,严禁超标准配置资产,严格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处置审批,推进闲置资产有效盘活,探索建立共享共用机制,推进资产处置信息公开。四是深化市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改革,全面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四)筑牢管理基础,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效率。一是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深化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落实自然资源所有者职责,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二是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灾害防控,提升生态保护与修复能力。三是继续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力推进淮水北调水源置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