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大新闻 / 人大要闻

淮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阅读次数:5461 作者: 淮北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2-01-13
[字体:  ]

——2022年1月12日在淮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淮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宗泽

本届以来工作回顾

四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为推动淮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届以来,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毫不动摇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在学思践悟中保持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强化理论武装,坚定思想自觉。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突出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的第一议题,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常委会党组成员带头讲授《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主题党课28场次,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后开展学习研讨65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自觉。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向市委请示报告重要工作、重大活动等76件次,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深入开展“三个以案”专题警示教育,对标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巡视巡察整改落实工作的有关要求,完成整改任务52项,建立健全强化有效监督、优化调查研究、密切内部协调等方面制度机制16项。

践行使命担当,坚定行动自觉。积极落实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以9项具体举措推动重点工作、重要机制落地见效。扎实做好市十七届人大换届选举筹备工作,指导完成县(区)、镇人大同步换届。全面完成市委交办的招商引资、“四送一服”、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建设等包联督导任务。本届以来召开人民代表大会5次、常委会会议38次、主任会议61次,制定地方性法规7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27个,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22人次,人大工作始终与市委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

本届以来,我们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中心、主动融入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作出人大贡献

护航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提前介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工作,调研《淮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情况,审议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建议40条,推动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重点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开展预算法执法检查,建成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依法审查市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依法审批市本级政府债务限额,督促政府管好用好债务资金,助力防范债务风险。深化审计整改监督,从2020年起每年听取审议市政府总体整改情况报告及两个部门整改情况报告,并对部门整改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审议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及四个专项报告,推动政府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开展统计法执法检查,支持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提升统计质量水平。围绕调优产业结构,调研农业产业化、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专题询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支持政府挖潜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

支持工业强市战略实施。专题审议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建议适度提高工业发展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支持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听取审议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情况的报告,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专项工作评议,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新产业提升能级。深入企业、院校摸底全市科技创新情况,组织科学技术进步法、《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执法调研,督促各有关方面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组织调研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支持推广“5G+工业互联网”等重点应用,助力数字科技为产业赋能。常委会领导带队赴沪苏浙等地及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双招双引”活动,促成帝象新材料、焕备智能制造等6家企业签约落地,促成我市与浙江大学材料学院达成组建研究中心协议,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五群十链”现代产业格局增势蓄能。

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全市5个开发区进行解剖式调研,听取审议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建设情况报告,围绕完善配套、土地指标、政策落地、借力发展、环境优化等五个方面提出审议意见,助力破解要素制约,推动园区全面提档升级。启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工作,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决定,推动惠企政策效应加速释放。调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工作,提出深化新型政银担合作等建议,着力化解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视察S101二期、S254跨铁立交桥等工程进度,督促加快路网建设、提升对外通达水平。组织省人大代表调研推进“放管服”、商事制度、“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促进政府优化政务服务、加快职能转变。

本届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增进民生福祉中践行人大担当

助力改善社会民生。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先后听取审议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全市教育发展情况报告,紧盯“双减”工作开展视察检查,督促相关部门标本兼治、系统治理,38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落实课后延时服务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清零。跟进督办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支持建成全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组织对公共交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关注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编制,250辆新能源公交车已于去年底前陆续投入使用。调研居家和社区养老工作,推动实施适老化改造工程,促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密切关注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不动产产权登记工作,助力解决“难办证”历史遗留问题。连续四年调研物业管理工作,提出推进业主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相关建议得到市委肯定和市政府采纳,促进出台了《关于开展党建引领物业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专题询问水资源管理工作,围绕淮水北调配套管网建设、水源地保护、地下水置换等16个方面重点问题一问到底,大力支持淮水北调工程建设与利用,督促关闭自备井、加快筹建地表水厂。成立机关信息中心,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政风行风热线等平台广泛收集群众意见,适时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改造、关爱残疾人等工作监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助力推进疫情防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专题审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加强农产品稳产保供、严控各类风险隐患等意见建议。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发送《三封“家”信》,常委会领导深入包保单位实地调研,机关59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到居住社区报到和值守。在统筹“两手抓”、夺取“双胜利”关键阶段,组织召开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会议并出台专门文件,明确“一府两院”、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责任,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法治支撑。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一法一决定”和《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执法检查,持续关注市场监管、就业促进情况,调研推进疾控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全力护航“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每年固定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研,常委会班子成员先后深入包保镇(街道),开展“抗补促推”专项行动督导85次,推动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市委开展扶贫专项监督的要求,先后深入7个镇50多个行政村进行明察暗访,查找政策兜底、产业扶贫、档案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建议。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重点监督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推动117个行政村41.5万人饮水型氟超标问题得到解决。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督促落实防范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审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等情况报告,调研农村电商发展、农产品加工等情况,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农民持续增收。

助力优化生态环境。常态化听取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紧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及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落实,集中督办生态环境领域重点议案建议,压紧压实生态环保责任。连续四年跟踪监督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先后8次深入县区调研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开展情况,紧盯空气优良天数目标任务,跟踪问效、一督到底。围绕城市污水处理和黑臭水体治理开展专项工作评议,常委会领导定期现场联系调度雨污分流工程实施,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取得良好社会反响。组织开展《淮北市绿化条例》执法调研,围绕河湖长制、林长制落实情况随机抽查23个点位,交办24项具体问题,促进生态系统全方位保护,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本届以来,我们坚持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效提升立法质量,不断强化法律监督,积极维护公平正义,在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中彰显人大力量

稳步推进地方立法。制定出台立法程序规定,突出以“小切口”“小快灵”立法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管理条例、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电梯安全条例、建筑装饰装修管理条例、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用法治力量护航美好生活。2020年,我市组织召开第二届淮海经济区立法协作联席会议,与会的10个地市共同签署《淮海经济区立法协作淮北倡议》,为促进区域立法协作作出了积极努力和有益探索。

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每年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江淮普法行”活动,依法组织164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宪法宣誓,依法作出“八五”普法决议,狠抓民法典学习宣传贯彻,着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审查市“一府两院”和县区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229件,向省人大常委会报送规范性文件33件。先后就18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调研,切实保障了法律法规在我市的有效贯彻实施。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听取审议市“两院”关于执行工作和执行监督工作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依法作出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首次开展司法类案监督,听取审议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情况报告,专题调研矛盾纠纷化解、社区矫正、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工作,助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四年来接转群众来访119批161人次、来信93件。

本届以来,我们坚持人大代表主体地位,以实施代表工作“2121”工程为抓手,紧紧依靠代表、服务代表,在促进代表依法履职中激发人大活力

“2121”品牌效应更为彰显。深化实施人大代表工作“2121”工程,先后建成标准化代表活动室111个,建设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86个,全市28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进室进站”。建立健全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履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20余项,各级人大代表走访接待群众14万余人次,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组织17300余人次参与调研视察活动,推动解决问题9600余个。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给予充分肯定、作出专门批示,并以代表工作信息专报的形式向全省各市人大推介。

服务保障机制更趋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与162名基层一线市人大代表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拓宽代表联系群众渠道,“双联系”工作更加扎实。紧扣代表履职需要,推进多层次、精准化的代表培训。落实代表知情知政保障措施和履职补贴保障制度,推深做实“双述职、双评议”,扎实做好代表履职评价工作,开展先进市人大代表小组和优秀市人大代表争创活动,持续激发代表履职热情。

闭会期间活动更加丰富。试点推进基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指导6个镇票决民生实事项目19项,丰富了基层民主实践。以代表小组为活动单元,围绕乡村振兴、水资源保护、全民健身工程、中小企业发展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或集中视察,形成报告106篇。组织代表开展“聚焦污染防治助推环境保护”“建言‘十四五’规划”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动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

议案建议办理更有成效。出台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规程,启用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网上办理系统,健全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和对口工委督办、政府领导领办和责任单位承办,以及三方集中面商的“大办理”格局。推动办理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实行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网络测评打分,强化了办理的“硬约束”。截至目前,市十六届人大代表所提的10件议案和775件建议均已办结,办理质效不断提升。

本届以来,我们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持续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在守正创新中夯实人大工作基础

创新“三个办法”,增强监督工作实效性。出台《关于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的办法》,突出精选议题,建立调研牵头人、会前撰写审议发言提纲、重点审议发言人、优秀审议意见公布等机制,力求监督过程更加科学规范。出台《审议意见处理办法》,优化审议意见形成、交办、督办机制,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要求撰写审议意见书,成立专门督查机构,形成项目清单,实施台账管理,确保审议意见落地见效。出台《专项工作评议办法》,选取市“一府两院”职能部门专项工作进行评议,听取审议专项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监督效能进一步提升。

创新“三优两争”,增强党建工作融合性。聚焦“优基础”,以班子成员分管部门为单位划分党支部,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并形成基本考核竞争单元。聚焦“优教育”,突出运用理论研讨、案例分析、轮流讲课等方式开展支部学习,建立“月考”“季考”制度,着力破解学习实效性不高的问题。聚焦“优服务”,建立党小组与市人大代表小组结对联系机制,突出“四个结合”为群众办实事34件次。激励“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争创优秀党支部和党小组”,制定实施“三优两争”活动考核细则,将各委室处重点工作纳入所在党支部、党小组考核范围,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目标任务融合、方式方法融合、绩效考评挂钩。

创新“三项机制”,增强机关工作规范性。建立健全机关日常工作调度机制,落实秘书长联系调度委室处负责人等五项制度,密切内部沟通协作。建立健全作风效能机制,规范调研、保密、档案等工作,从细微处入手改进作风。建立健全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宣传信息工作的意见,先后在省以上媒体刊发稿件700余篇,人大工作影响力不断增强。

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的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推动更高质量转型发展主题,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实践,聚焦全市大局、聚力民生关切、聚合代表力量,创造性做好立法、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等工作,努力开创新时代淮北人大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五个淮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是以更高站位谋划人大工作,在发挥制度优势上彰显担当。二是以更实举措促进忠诚履职,在服务发展大局上精准发力。三是以更优机制激发代表活力,在畅通民主渠道上探索实践。四是以更严标准加强自身建设,在提升履职水平上常抓不懈。

2022年工作安排

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为推动更高质量转型发展、加快实现城市能级之变,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淮北、实力淮北、美丽淮北、幸福淮北、效能淮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着力推动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精心谋划确定五年立法规划,组织实施年度立法计划,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旅游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积极推进“八五”普法决议落实,指导推动宪法法律宣传教育,依法做好人大信访工作,调研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等工作,就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建议整改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

二是着力推动依法监督取得新实效。聚焦计划、预决算、国有资产管理审查监督,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进行跟踪问效。推动淮徐战略合作,支持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督促落实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建设审议意见。关注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施意见落实情况,专题询问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围绕政府性融资担保、商贸服务业发展、落实《安徽省旅游条例》情况等开展监督,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进行工作评议,支持审判机关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关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对职业教育、公共交通发展、水资源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开展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紧密型医共体、嵌入式养老服务、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三是着力推动代表工作实现新发展。坚持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继续推深做实代表工作“2121”工程,出台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工作的意见。举办代表履职初任和专题培训班,建立代表履职服务平台、网上履职档案,出台市人大代表履职考核办法,激发代表履职内生动力。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开展闭会期间活动,坚持落实选民接待日制度,深入开展“双述职、双评议”,密切常委会与代表群众的联系。深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建立议案建议办理的初审、跨年度衔接机制,高质量做好代表议案建议工作。及时修改完善人事任免办法和操作规程,更加规范行使人事任免权。

四是着力推动机关建设呈现新风貌。突出党建引领,抓实“三优两争”活动,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成果。丰富拓展学习载体、方式和内容,推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履职能力。办好《淮北人大》专刊和人大网站,积极宣传人大工作和人大代表履职风采。加大机关干部培养和交流使用力度,抓好干部管理监督,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