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大新闻 / 人大要闻

忠诚尽职献良策 奋勇争先谋发展 ——市第十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发言摘要

阅读次数:11719 作者: 淮北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2-02-08
[字体:  ]

2022年1月11日—14日,310余名淮北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带着全市人民的嘱托,承载各界群众的期盼,参加了市第十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开辟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境界,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五个淮北”新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期间,参会代表精力集中、精神饱满,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谋发展大计、献转型高招、选贤能之人,充分体现了胸怀大局的使命担当、心系人民的赤诚情怀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产业升级

任启峰代表建议,聚焦市场主体管理,着力补齐土地保障、产权分离及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巩固优化环境改革成果,将好的做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助力推动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突出淮北特色,围绕“五群十链”产业发展,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俞爱斌代表建议,狠抓工业强市,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项目引进、落地、服务等方面给予帮助支持,激发经济发展新优势;狠抓营商环境提升,从保护企业发展利益的初心出发,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实现政府和企业双赢;咬定“双招双引”不放松,发挥群长、链长作用,定期举办招商推介会,借助商会平台优势,积极对接优势企业,达到招商引资的最优效果。

王  军代表建议,坚持以产业集聚为目标,加快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找准产业发展突破点,避免同质化发展,制定“产业集聚发展政策”,围绕产业链的发展,强化生产要素布局,加快形成精准专业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发挥主城区服务业发展优势,针对不同服务行业出台细化支持政策,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满足群众消费需求,培育一批成熟的商圈,推动服务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李广莉代表建议,围绕“五群十链”和“双招双引”,大力扶持妇女创业创新,继续用好巾帼荣誉贷、好家风信用贷等金融产品,为创业妇女提供资金支持;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开展乡村振兴巾帼人才培育,建设高素质女农民队伍;持续抓好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妇联组建工作,大力建设妇女之家、妇女微家。

王永涛代表建议,千方百计招引优质项目,细化任务分解,强化压力传导,严格考核机制,落细落实奖惩措施,激发招商一线人员的工作热情;千方百计提升承载能力,开展园区提档升级行动,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同时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土地出让;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简化工业项目审批流程,探索落实容缺受理、全程代办等服务措施,帮助解决企业困难。

陆士军代表建议,坚持能耗指标全市统筹,一方面协调省级层面帮助争取项目能耗指标,另一方面向铝基产业链重大核心项目倾斜;充分利用市产业基金平台,探索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服务铝基战略性产业,带动形成更大产业集群;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大对濉溪经济开发区调区扩区的支持力度,为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提供发展空间。

肖  杰代表建议,搭建政、校、企三方交流平台,加强研发合作,让校企互惠互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对现有招商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上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清理僵尸企业,盘活闲置土地,整合资源要素。

刘  丽代表建议,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理清发展思路,优化产业规划布局,不断完善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配套,打造具有淮北特色的产业集群。

马  君代表建议,结合我市当前实际和发展方向,加强推广力度,宣传推介我市产业发展优势;强政策研究,用足用好“双招双引”各项支持政策,吸引企业来淮投资、人才来淮就业。

统筹城乡建设  推动绿色发展

周世明代表建议,提升城市品质,谋划总体布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切实提高城市活力;推进东部新城建设,健全产业链条,完善配套服务,努力汇聚更多商气人气。

陶士军代表建议,推深做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全力打造智慧林业,以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创新推进采石宕口修复;推行“七步造林法”,实施 “五大森林行动”,守护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打造更高标准的生态文明“淮北品牌”。

龙保民代表建议,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加强对法律法规、重大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的研究,把政策吃透用活;精准谋划项目,把握政策导向,千方百计引进培育一批支撑性、引领性、带动性强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强化要素保障,把要素配置放在优先位置,筑牢项目建设“硬支撑”;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沈慧星代表建议,让资本找到平台,盘活闲置资源,让农民、农产品从农村出来,让城市居民、资本走进农村;让村庄找到韵味,立足村庄文化底蕴,坚持错位发展,呵护村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让群众找到组织,大力发展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让致富找到门路,不断提升农民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

陆松平代表建议,高标准统筹推进高铁西站建设,并纳入全市规划发展大局,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度挖掘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将具有文化底蕴的点串连成线,全方位展示淮北文化底蕴和城市发展魅力;大力发展电商集聚区,不断深化网络赋能效应,依托电商让更多农村特色产品走出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张金富代表建议,加大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鼓励镇村与企业在土地、技术上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农民创业增收提供技术支持;强化用工业理念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建设提供支撑;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陈凯歌代表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整合风险防范制度机制,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引导、服务、监管作用,做好业务指导、政策咨询服务和矛盾纠纷化解;加快城镇化步伐,为产业发展和吸收劳动力提供发展空间,通过城镇化带动人口向城镇转移,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

金  华代表建议,加强高标准农田治理监管,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特色品牌,扶持“一村一品”;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的资金及人才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

孙  东代表建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力推进“一村一策”,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美丽家园,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增收。

孙  乔代表建议,尽快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避免重复投资、资源浪费;出台发展集体经济激励措施,促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东部沿山乡村振兴综合旅游示范带开发建设,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想干事、真干事、干实事的人没有顾虑。

甘小练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和技术指导,促进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升级;科学调整规划农村土地,为乡村振兴预留发展空间。

任亚飞代表建议,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切入点,尽心尽力抓好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人民至上  保障改善民生

张  辉代表建议,加大对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坚持错位发展,提供差异化服务,持续构建城市医疗卫生新优势,全力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做好婴幼儿托育、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等工作,在“三区一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争当示范。

韩  敏代表建议,切实发挥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作用,整合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深入推进信息服务创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加大政策宣传,把矛盾化解在源头,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

滕  芳代表建议,尽快完善东部新城的基础设施,增加公交线路及班次,最大限度满足职教园区师生及市一中、市人民医院搬迁运行后公共出行;“双减”政策要落实到位;中小学要配备专业专职的心理健康咨询师。

杨发武代表建议,市县镇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推进村卫生室扩容改造,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增设基层卫生院人员编制数量,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村医工作积极性;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李德新代表建议,加大医共体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认可率;加强村卫生室和村医队伍建设,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提高村医工作积极性,提升村医服务能力。

王凤英代表建议,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推进医防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特色诊疗,特别是妇幼保健、康复医疗,充分发挥大医疗、大健康作用,使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医共体政策的知晓率。

杜美丽代表建议,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在硬化、绿化、美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加强农村学校的师资配备,有效解决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性缺编的问题;加强农村学校教育经费保障,足额拨付人员综合定额公用经费。

谭秀荣代表建议,把“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切实将“菜篮子”工程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对蔬菜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强“淮优”农产品的培育;加强对种子、农药、化肥的监管,全方位、全过程保证市民“菜篮子”的安全。

白祥宝代表建议,进一步提升教育品质,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育长效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爱教;探索建立教育共同体,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科学规划学校布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有效解决“大班额”“上学难”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把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向深入。

石知理代表建议,规划东部新城城市综合体,统筹考虑安置房建设;对城区公交站台智能化升级改造,增加自动售卖机、USB充电口等便民设施;完善电动车充电桩后期保养及车棚等配套设施,实施更多绿色发展举措。

王天翔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强呼吸危重症建设,以市人民医院搬迁为契机,强化医疗设施配备,丰富医疗资源,更好满足病患需求;提升呼吸介入治疗水平,加强与先进地区医院合作,在开展新项目、引进新技术上实现新突破。

舒艳艳代表建议,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和督导力度,着力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大对老旧小区垃圾分类设施改造,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

王海宇代表建议,大力开展志愿活动,倡导邻里之间互知、互敬、互帮、互助;盯紧小街小巷环境、功能、品位提升,让城市在“蜕变”中渐渐焕发新的容光;加快推动老旧小区物业覆盖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

吕希文代表建议,对“三无”老人、低保老人、优抚对象、空巢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定期上门开展医疗、护理、陪诊等便民服务;将因病、意外等致残的无保障、低保障人员康复治疗纳入惠民项目,推动康复进基层,实现康养全覆盖。

左  翔代表建议,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加强地下管网设计,将没有物业维护、不成小区的零星楼栋纳入到周边小区改造,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赵先强代表建议,加大临涣文昌宫、韩村小李家、双堆集主战场、草庙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等红色资源基础建设,深度挖掘淮海战役文化;将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成青少年教育基地,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筑牢爱国根基。

甘  露代表建议,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王曼丽代表建议,完善区、镇、村三级医保服务网络,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建设纵向到村(居)的基层医疗保障队伍。

创新社会治理  提升服务效能

赵德荣代表建议,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加大财政对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成果的补贴力度,通过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支持和鼓励企业采用科学创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大数据应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掘在淮毕业的优秀人才,健全人才库,举办淮北籍校友会,推动“双招双引”取得更大成效。

孙光伦代表建议,加强预防电信诈骗宣传力度,切实维护全市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推进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以“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坚持主动服务、平等保护、规范执法,全力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颛孙新龙代表建议,高度重视,凝聚共识,理清思路,提高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自觉性、坚定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法治思维,发挥职能作用,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朱晓敏代表建议,加大反诈宣传,提高群众反诈意识,最大限度保障群众财产安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特别是在案件审查、证据收集过程中注重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形成闭环保护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束瑞兰代表建议,加大“归雁行动”等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统筹解决企业用工、行业人才短缺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保护各类企业发展积极性,引导和鼓励企业逐步提高亩均收益。

梁立善代表建议,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引导企业发展,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强招才引智,不断优化人才引进服务体系,加快人才引进载体建设,推动人才服务工作提质增效,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胡前锋代表建议,加强对减税降费的组织领导,让减税降费政策在淮北落地落实;统筹做好组织收入和减税降费工作,促进制造业发展,积极培植新税源;加强税收的精诚共治,通过部门协作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

朱守杰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段园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政策扶持,加强土地要素保障,统筹重大项目用地使用;谋划开通淮北市区到段园镇的公交车,方便群众出行,带动旅游业发展。

李兴平代表建议,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持续加大对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坚定企业扎根淮北的认同感,提升外来人才归属感;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建设美丽乡村、美丽淮北,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董明凤代表建议,新建和扩建双创基地,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加强双创平台管理;加强青年人才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为人才入驻创造良好条件。(市第十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简报组  周金群 吕天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