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大新闻 / 工作动态

传递民声聚力量 建言献策助发展

阅读次数:10129 作者: 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03-15
[字体:  ]

——市第十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选登

淮北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履职、出谋划策、议政建言,聚焦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民主法治建设、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工作,共提出议案、建议273件,为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淮北、实力淮北、美丽淮北、幸福淮北、效能淮北汇聚了磅礴代表力量。

议案一:关于推进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高质量建设的议案

作为淮北共建淮海经济区的“桥头堡”、融入徐州都市圈的主阵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段园镇省际毗邻功能区建设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此,安静等12名代表建议,要推动规划无缝对接,加强与徐州、宿州的沟通协调,构筑一体化发展空间结构;构建淮徐互联互通,全力实施一批省际毗领地区干线公路建设,打通“瓶颈路”,实现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全面畅通和无缝对接;推进产业联动协作,瞄准徐州工程机械产业优势,精准提供配套产业服务,构建优势互补、特色明显的发展格局;加强两地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为企业发展和要素流动创造更加积极的环境;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重点领域协同创新;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推进市级、区级领导定期互访交流,促进项目信息定期沟通交流,建立部门协商对接机制,探索建立联合招商、共同开发、利税共享的产业合作发展机制。

议案二:关于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加快建设种业强市的议案

淮北市境内有“安徽农业大学小麦试验基地”、安徽农科院建立的“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打造种业强市基础较好,时机基本成熟。但目前存在种业企业档次低,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档次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种业企业规格低,引进人才困难以及科研经费不足,融资难等问题。为此,周宗民等12名代表建议,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立市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实现资源收集保护,资源共享,加快培育更多突破性品种;建立市级一体化育种体系,整合全市育种力量,吸引高校、高等科研院所科技精英加入育种队伍,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推动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加强良种基地建设,对标准化、规模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给予经费支持或补贴;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为良繁基地建设做好技术服务;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及激励机制,对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创新、种业创新发展等做出成就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

议案三:关于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议案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在这个前提下,如何利用好国家政策,找准淮北经济的脉络,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重要抓手,也是让淮北“弯道超车”成为可能的一个重要支点。为此,王昌岭等11名代表建议,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与政府政策引导,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危机感、紧迫感;抓紧制定出台包括专项资金、优惠信贷、税费减免在内的政策措施,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力度,培育建设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高端人才队伍;加快打造数字化示范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数字化的示范工程和项目,影响和带动各类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能力,为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

重点建议一:关于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叠加疫情对市场主体仍带来不小的冲击,部分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大,甚至面临着能否继续生产经营等问题。为此,安静代表建议,要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梳理辖区内中小微企业动态融资需求,并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金融机构结合企业(项目)特点及需求,分类施策提供精准的融资服务;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优势,梳理已有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探索知识产权质押等贷款产品的创新思路,设立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专营机构和部门;加强保险服务,引导保险机构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发挥保险融资的增信功能,形成“保险+信贷”模式,方便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发挥类金融机构作用,提升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等融资增信能力,增强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业的服务能力。

重点建议二:关于提高园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目前我市开发区还存在招引质量不优规模不大、基础设施建设仍存短板、体制机制改革急需加快、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企业创新意识普遍不强等问题。为此,李强等12名代表建议,要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制定科技创新制度保障政策,包括金融、财政、税收、分配、信息、专利等,为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针对科创孵化器、园区标准化厂房、孵化器及配套设施建设的补贴政策,给予运营补贴、建设补贴等;设立招才引智办公室,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引才;同时设立市人才引进与培育专项资金,助力人才招引。

重点建议三:关于进一步做好“十四五”期间能耗双控工作的建议和关于能耗指标全市统筹的建议

在国家推动碳减排的大背景下,我市推动“十四五”节能降耗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此烈山团刘先航等11代表建议,要加快“十四五”能耗双控总体规划和布局;加快碳中和转型步伐,以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能耗瘦身;坚定不移推进节能降耗;加快建立市场为导向的节能降耗机制;优化电力通道建设,加快新能源布局;积极争取调整考核体系,完善能源消费总量指标确定方式。但由于各县区产业定位、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县区之间能耗指标与经济贡献度不匹配,按照实施亩均效益评价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山团冯柯菁等11名代表建议创新能耗指标使用方式,将全市能耗指标拿出60%按照各县区在全市GDP占比或者税收贡献度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其余40%由全市统筹使用。

重点建议四:关于推动城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城乡之间、区县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仍然较大,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为此,胡建设等12名代表建议,政府要加大对乡镇及农村中小学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加快缩小城乡地区教育差距;加大教育监管力度,重视素质教育,保证音体美等非文化科目正常开展;加大招生导向宣传,制定合理的招生分配政策;借鉴吸收濉溪县“医共体”的经验和模式,创建我市“校共体”建设,推动我市教育均衡发展。

重点建议五:关于充分利用我市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

我市红色资源丰富,红色资源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利用红色资源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为此,白祥宝等11名代表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出台《关于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办法》,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定期开展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制定红色宣讲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规划和方案,并在活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提高红色资源素材的挖掘和研究能力,不断创新和丰富红色宣讲形式;开展红色宣讲作品创作和征集活动,不拘形式广泛征集本土红色资源素材和作品;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宣讲队伍建设,将优秀者纳入我市红色讲解员库,组建我市优秀红色宣讲员队伍,扩大红色宣讲队伍的影响力;设立爱国主义教育专项基金,鼓励民间资金融入以及通过慈善协会发起基金筹措方式,由政府加强对资金监管。

重点建议六:关于统筹公共文化资源均衡配置加快东部新城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的建议

淮北市近年来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快进展,但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和健身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为此,聂颖等11名代表建议,烈山东部新城区位优势明显,在东部新城花山公园周边进行选址建设全民健身中心;积极创造条件,科学论证市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布局选址和建设规模标准等事宜,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启动实施打好基础。以创新发展的思想,结合体教、体医、体旅融合,把智慧体育全面融入体育场馆建设,加快智慧化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重点建议七:关于提升人才综合服务水平的建议

淮北和徐州已从产业协作协同、园区合作共建、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保联防联动、社会事业融合发展等诸多领域加强合作。随着产业的转移,必然伴随着大量的人才转移,但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的人才综合服务水平却不尽如人意。为此,刘苏北、杨维平2名代表建议,根据杜集区产业政策导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住房供应情况,综合考虑人才类型等因素,制定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住房分配和管理政策,通过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真正实现引进来人才、留得住人才。

重点建议八:关于解决高岳片区北部用水难的建议

自2005年以来,全市积极实施人饮工程。但杜集区高岳街道办事处北部李洼、双楼、任庄、徐暨、韩楼五个行政村和高岳社区部分村组,目前是农饮水工程和自备井供水,涉及群众45000多人、17000余户,解决高岳片区北部用水难已是当务之急。为此,葛密成等12名代表建议,要建立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推进供水管理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依托现有市政道路的建设,尽快完善主供水管网的建设,夯实城乡一体化供水基础;加快供水体制改革,市级层面明确专门机构,协调推动,帮助推动此项工作,同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供排水体系项目。

重点建议九: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建议

近年来,淮北市公共交通服务得到了许多改善,但离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是线路设置还需进一步优化,提供的服务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等。为此,王永贞代表建议,进一步优化公交路线,加大线路客流的调查力度,掌握客流分布情况,加大新建小区、新建办公区的公交线路覆盖率,优化老城区线路布局,形成布局合理、换乘方便,运行经济的公交线路网络格局;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常态化开展公交站名调查工作,发现公交站名与实际名称不相符的应该及时调整,确保市民通过乘坐公交出行,能够准确的到目的地;针对上下班、上学放学等高峰时段,建议增加车辆和班次,缩短发车时间,平峰时间做好准时发车,充分利用GPS调度系统,合理调整车辆的运营间隔,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重点建议十:关于符夹线、龙山北路、北外环路、宿丁路沿线片区水系修复的建议

近年来,因符夹线改造及龙山北路等重点项目建设造成沿线等多个村庄、农田,在汛期经常出现积水内涝、颗粒无收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此,葛密成代表建议,结合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对外环路以南原采煤塌陷片区排水水系进行整体测绘规划设计,畅通对外排水渠道;沿龙山路两侧开挖沟渠引导汛期积水流入岱河;沿宿丁路开挖大型沟渠,用挖出的土方加宽路基,并进行景观绿化;对老猫沟、龙子沟,及高岳街道辖区的梁坡底沟等进行统一治理,打通束水环节,畅通汛期排水;加快对高黄沟、徐暨沟和滂汪沟等山洪沟规划提质,逐年增加排水投入,进行维修改造,切实提高排水能力;尽快实施青年路东段和杨河路南段建设,借助市政道路管网,多渠道多管网彻底解决该片区排水问题。

重点建议十一:关于推进我市“菜篮子”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把“菜篮子”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取得了新的进展。但纵观“菜篮子”建设历程,目前仍存在“菜篮子”基地建设与城市快速发展不相适应、“菜篮子”基地建设的组织化规模化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果蔬人均占有量与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不相适应、政策性投入与“菜篮子”建设不相适应等问题。为此,谭秀荣等13名代表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菜篮子”建设目标责任制;强化规划建设,明确发展目标,确保蔬菜基地占补平衡、稳步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在财力上重点扶持蔬菜产业的发展;做大“淮优”品牌,组织开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着力把我市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增强服务功能,完善“菜篮子”建设保障机制;发挥专业市场作用,增强农产品批发市场承载力,推进“市场+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整治不正当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重点建议十二: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议

为将濉溪县百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打造成为集优势产业引领、科技应用集成、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核心示范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孙东等13名代表建议,以百善农业示范区为中心全面落实《安徽省濉溪县粮油作物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为创建“双核驱动”的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铺垫基础;以国家级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优质小麦和高油酸花生产业高效栽培技术攻关集成示范为基础,创建濉溪现代种业研究院,引入农业农村部和安徽省内科研和高校团队,打造濉溪县现代种业集群;引导国家产业资源落地濉溪,全面推进产业发展;组织实施10万亩高油酸花生订单生产,通过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一产规模生产,为二产(鲁花集团)落地奠定基础支撑;创建1至3个国家级万亩绿色原粮基地,结合高油酸花生订单生产,筛选适宜区域,创建不少于两个国家级万亩绿色原粮基地建设,提升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和质量。

重点建议十三:关于全面推进“一户一块田”改革的建议

濉溪县五沟镇实行“一户一块田”改革,推动了土地流转进程、减少了农户之间土地地界纠纷、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效率,加速土地流转,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顺应了群众的意愿。为推进“一户一块田”改革进一步推广,王加宣等11名代表建议,要给予经费补助,参照先进地区经验,对推进成功的田块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挖沟排水、土地平整及少量的工作经费;在土地深翻、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加大项目资金支持;相关部门要深入调研,总结改革工作经验,积极推广;对推进“一户一块田”地块重新给予土地确权,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重点建议十四:关于符夹铁路线电气化扩建破坏水系亟待修复的建议

符夹铁路线电气化扩建后,沿线水系破坏严重,致使宋疃镇境内符夹铁路线以东,南外环路以南,闸河以西约2万亩良田近年来受洪涝灾害严重,铁路道口积水较深,无法通行,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亟待修复。为此,金华等11名代表建议,要疏通符夹铁路沿线所有立交道口,下埋过路排水涵管;铁路沟综合治理段从南外环路至横口入闸河,全长12㎞,重新修建排水沟,以解决农田积水问题;根据不同立交道口的实际情况,制定涵洞排水措施。

(市人大常委会人选工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