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44号建议)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阅读次数:6588 作者: 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9-03-28
[字体:  ]

淮北是以工矿立市的城市,近几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推进,留下了大量丰富的工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承载着淮北市的发展史,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未来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保护、挖掘及合理利用工业遗产,实现保护与开发并存是城市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深度挖掘,保护意识模糊。一拆了之现象突出,对工业遗产的核心内涵缺乏深入理解,对遗产在历史、社会、艺术等方面蕴含的内在价值没有深度挖掘,在缺乏保护的状态下损毁破坏较重。

二是管理体制不完善,保护利用两难。存在地方性法律法规不健全,难以有效指导工业遗产开发利用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实施等。同时,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确的问题,涉及部门多且又职能交叉,管理上存在真空缺位的情况。再有,投入方式上存在渠道单一,缺乏多元参与的投资机制。

三是缺乏公众参与机制,保护与利用与群众关系不大。目前,部分项目的建设未能重视吸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造成项目建好后长期处于被冷落的状态,不利于回收利用。

二、几点建议

1、深度挖掘文化价值,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一是深入了解遗存工业遗产的建设背景与历史文化,将文化内涵渗透、表现在现有工业遗产资源的各个层面,形成特色,强化市场吸引力,提升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二是依据有效合理原则,对工业遗产进行分类、分级保护。同时,明确定位,在分析遗产历史脉络的基础上确定开发方向和主题格调,避免盲目模仿、雷同、抄袭现象;三是适度超前规划。在尊重历史原貌和色调、留住“时间的痕迹”的基础上,运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对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旧厂房和设备进行创造性的深度开发,以用促保。

2、完善保护法规体系建设,促进保护与开发共赢。一是尽快出台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法规,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行为进行明确规范,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二是科学设计工业遗产管理体系框架,形成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从顶层设计上避免因多部门管理而导致权责不清的状况;三是加大工业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主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参与项目开发建设,出台相应的奖励和优惠政策,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资金保障。

3、鼓励公众参与,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在遗产开发利用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中多提合理化建议;二是拓宽公众参与的机会和渠道,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让更多的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多种形式组织公众参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