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业得到飞跃性发展,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民土地增收而又减免税收,还有了土地补贴,六十岁以上的农民有了养老金,土地确权30年不变……”各种惠民政策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农闲时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工,让农民又多了个身份,也多了一条收入渠道,特别是新一代农民工,有了知识技术收入更高。农民钱袋子鼓了起来,解决了温饱问题,满足了物质性的需要,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跟不上,导致农村原有的淳朴民风劣变,不良风气急剧增长。
1、赌博风 农民有了钱,衣食无忧之后就想找乐子,由于农村地方小,文化生活贫乏,农民没有读书的习惯,又喜欢扎堆,有空就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没有钱输赢嫌不刺激,由小赌到大赌,越赌越大,特别是春节假期,外出打工的人回来后,难得一聚,鼓起的钱包膨胀了他们的大脑,使他们丧失了理智,押大小,来牌九,赌红了眼,让一年的血汗钱挥霍一空。有的因赌返贫,有的因赌夫妻反目,有的因赌偷窃犯法,造成了家庭不和谐,社会不安定,极大破坏了农村的健康发展。
2、铺张风 农民收入增长,攀比之风也随之增长。你家给母亲办七十大寿,我家给父亲办六十寿宴,你给孩子剪鸭尾,我给孩子过生日……你上十个菜,我上十六个菜,你办二十桌,我办三十桌,菜剩的多是大方,桌办的多是阔气。有钱的办,没钱的借钱也不能丢掉脸面,铺张浪费之风愈演愈烈。人情债多了,人情却薄了。
3、彩礼风 农村经济发展了,旧习俗旧观念还缠绕着农民的足,重男轻女导致女孩的低生育率,造成现在男多女少,再加上外出务工,女孩外嫁较多,农村女孩变得更加金贵。在利益面前,结婚彩礼见风长,建房(或买房)买车已成为谈婚论嫁的基础条件,衣服三金不必说,再来个十万二十万的现金彩礼,媳妇才能进家门,娶妻成本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越来越重的婚嫁负担,导致一些农民返贫,还衍生不少社会问题。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家庭幸福率低离婚率高,结构不稳定,产生了骗婚、“黑媒婆”职业化等乱象,助长了不良婚姻观的风气。
4、养葬风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打工浪潮的冲击下,利益至上,很少有人愿意牺牲打工挣钱的机会来陪伴家人,孩子能带到外地上学就带着,不能带就交给老人,老人成了守家护院的空巢孤苦人,生病无人问,孤苦无处诉。儿女多的还互相推诿,有的老人死在屋里几天没人知道。但只要死了,无论儿女多忙,无论相隔多远,都能快速聚拢来。于是冷清的老人身边热闹起来,几十桌席办起来,燃鞭炮放烟花,吹响弹唱,上万块钱的棺材陪葬,这种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的不正之风,竟被村人羡慕推崇效仿,可悲可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大移风易俗的力度,革除陈规陋习!
建议:
1、营造氛围,广泛宣传 要想树立新农村文明新风,首先要告知、引领,利用拉横幅挂广告牌,村村通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严禁赌博,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遏制婚俗陋习,引导树立婚嫁新风,孝敬老人是应尽义务是传统美德等等,营造氛围,大力宣传,耳听目及皆广告,让农民从意识上先认知再认同。
2、搭建平台,树立榜样 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娱乐活动,引导村民过有意义的农闲时光。比如定期开展农技培训,成立地方娱乐团体,编演地方剧本等,既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又可借机表扬或批评身边的人和事,抓住典型事例,树立孝老爱亲、勤俭节约、婚育新风的榜样,正确引导农村风气的健康发展。政府还可以主动“牵线搭桥”,组织农村青年相亲会、鹊桥会,成立乡镇婚介所,举办集体婚礼,为他们创造婚恋渠道和平台,引领年轻人改变婚姻观。
3、奖惩并举,制度约束 整治农村的赌博、铺张浪费、天价彩礼、儿女不孝等乱象,单纯通过宣传难以奏效,必须把乱象放进“笼子”里,才能标本兼治。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可执行的制度措施,对顽固不化,违反新规的个例要严惩,取消其土地补贴、养老补贴等,以示警告,从而规范民俗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