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二次主任会议, 会议听取了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情况的专题汇报。
会议对我市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产品供应保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精准施策、有效应对,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稳定有序,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会议指出,疫情对农产品生产供应造成一定影响,导致我市家禽业损失较大,“菜篮子”产品供应仍然趋紧,复工农业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多,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形势严峻等问题。会议要求,一要全力保障农产品生产供给。加大农产品增产保供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规划引导城郊种养殖基地恢复扩大规模,重点扩大蔬菜种植、生猪养殖规模,提升“菜篮子”产品自给率;提前采取周期性调节措施,消除疫情期间禽蛋无害化处理对下一生产周期的影响;帮扶市内规模种养殖企业、农产品收储加工企业尽快复产达产,确保农产品数量充足、供应稳定。二要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口。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动物疫病、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力度,重点防控非洲猪瘟、禽流感疫情,利用线上方式开展生产指导服务,提升检验检疫水平,加大农产品监测抽检力度,确保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三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支持“线上卖菜”新业态,充分利用“淮优农品”等线上平台,开展生鲜农产品线上零售,为城市居民提供送菜上门服务,有效解决疫情期间买菜难问题;组织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各类农业主体精准对接农批企业、线上平台、大型连锁商超,助力本地农产品由“滞销”变“内销”。四要发展农业新业态。引导农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大力发展新零售和不见面销售,招引一批有规模、有销路的农业电商企业,鼓励农业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配菜、订购等个性化服务,积极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