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143号建议)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医疗资源配置,将淮北市中医院迁址市人民医院现院址的建议

阅读次数:6670 作者: 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0-04-08
[字体:  ]

一、市中医院发展存在的问题

淮北市中医医院是一所集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和科研教育为一体的中医特色比较突出的综合性中医院,也是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皖北地区唯一的市级三甲中医院,是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交流服务的中心。多年来,中医院坚持社会公益性,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中西医结合,为保护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中医院发展较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9年门诊就诊人次近20万,住院患者约1.5万),但因受场地、建筑面积等客观原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1)目前医院建筑面积仅3.3万平方米,与三甲中医院要求建筑面积不低于4.5万平方米的要求相差甚远,医疗用房越来越紧张,直接限制了临床科室的发展。目前三甲医院必备的科室如中医儿科、部分外科专科、放疗科,高压氧等科室因无业务用房无法开诊。

(2)机关及后勤设施无法完善。医院部分必备的行管科室无单独用房,医院无停车场、无住院部药房、无后勤保障仓库、无标准化的职工食堂和病员食堂、无职工活动室以及新录用职工宿舍。

(3)医院无标准化的培训基地及教室。作为三甲中医院医院缺乏符合国家卫健委要求的标准化的规培基地。2019年底医院已通过申报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现场考评、等待省卫健委的正式批准挂牌。但目前医院缺少标准化的教室教学设施及实习学生宿舍等。

(4)医院体检中心面积小、达不到国家标准!

二、相关建议

医学事业要中西医并重均衡发展,分级诊疗制度的贯彻落实也需要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建议政府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落实政府对中医药的发展及投入的责任。目前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淮北市人民医院规模宏伟的新院区的即将落成和搬迁,市人民医院将真正发展为淮北的“医疗航母”,老院区将只保留门诊及配套科室、如急诊科、小儿科、妇产科、老干部科及部分配套科室设施、对于建筑面积的需求将大为减。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及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  为优化淮北市的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特建议:

(1)市中医院迁址市人民医院淮海路现址。原市人民医院位于老城区,建筑面积较大,有利于中医院规模的扩充,优化老城区医疗资源配备,促进中西医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省了市中医院新建院区的巨额投入。

(2)人民医院留置科室搬到市中医院现址,成立市人民医院第二门诊部及院前急救中心、部分保留科室。市人民医院主体搬迁新院址后,留置科室较少,市中医院现址完全可以满足市人民医院搬迁后的留置科室需求。

(3)市人民医院留置科室搬至人民路市中医医院现址后,距东部新城新院区距离明显拉近,有利于需新院区住院患者的就医,也有利于医院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