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与城市的快速发展相比,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因此建设农村经济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三资”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资产,它的有效管理对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战略目标,创新工作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加大“三资”监管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督管理,是当前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是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下:
一、违规发包,三资收益管理混乱部分村干部目无法纪,在发包村集体土地、设施、滩涂和水面等的过程中违规操作,为自己谋私利。部分村干部往往会在发包过程中暗箱操作,主要表现在未进行招投标、绕过村两委会或者无视集体决定私下修改等。
二、村务公开不到位
少数村村务、财务公开的内容笼统,不具体、不规范,群众无法准确了解村集体“三资”的用途和去向,只能雾里看花。
三、执行财务制度不利,财务透明度差部分村干部无视财务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开支未经过村集体决定,私自大额支出;财务公章管理混乱,导致部分村干部不经集体讨论自批自用;干扰财务管理,使得结账出现异常等。还有部分村镇存在着财务透明度差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村干部存在经济问题和群众对于村务管理淡漠,而村财务公开也是避重就轻。 四、三资底数存在误差,台账混乱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存在,农村三资存在不同程度的瞒报漏报情况,如私设“小金库”和部分山林等资源权属存疑。同时,农村三资的资产类型纷繁复杂,而在清核登记时股价不合理,导致三资底数存在误差。还有不能及时更新三资变动情况,产生了滋生腐败的土壤。 五、管理队伍素质差,思想认识不够在农村三资管理队伍中,普遍缺乏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甚至部分人员属于兼职人员,导致管理队伍混乱。同时,村报账员更是学历偏低,专业水平存在严重问题,且报账员队伍不稳定。部分领导认为农村三资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管理起来存在很大难度而产生畏难情绪。还有就是部分干部认为集体收入金额太少,不需要管理。 六、基层民主监督不到位
我县行政村都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大多数监督委员会成员能够履职尽责,但也有少数监委会成员是村主要领导指定的,有的监委会成员怕得罪人,对村不合理开支不敢拒绝,民主监督不到位。
针对我市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监督管理。
(1)全面实行农村集体财产“委托代理”。在坚持集体财产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统一票据管理程序、统一报账程序、统一操作程序和统一财务处理程序的要求,对全市21个镇(办),394个涉农村(居),4249个村民小组的村级财产核算等业务由 社区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进行委托代理,各社区、居民小组只设一名报账员,负责本社区、居民小组财产、单据等财务管理工作。
(2)规范村务公开。行政村每季度要定期向村民公开村务、财务,公开的内容要具体,让群众看的明白。对资产资源处置发包、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等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并根据群众要求,采取会议、公示栏等方面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3)加强对惠农补贴项目资金的监管。各乡镇明确村财镇管工作人员职责,加强对惠农工程项目监督管理,规范项目申报、审批、验收、审计等程序,确保惠农补贴项目资金真正用到实处。
(4)发挥“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作用。健全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委员会制度,把村级重要事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认真执行财务监督,每个社区及有收入的村小组选任3-5名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的程序为: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特别是村内农田水利建设、修建和维护村级道路、植树造林、村庄建设与整治及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需要兴办的其它集体生产、生活等公益事业项目,要积极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凡办理村级重大事项,必须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每道程序都在村监督委员会下进行。不经过“四议两公开”的,镇财务代管中心不予付款。
(5)加大对违纪案件查处力度。乡纪委、农经站要定期对各村“三资”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找、发现“三资”管理中的问题,对顶风违纪的要坚决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