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基层人大

杜集区人大:建立“四项机制” 促代表建议落实

阅读次数:2601 作者: 淮北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0-09-22
[字体:  ]

近年来,杜集区人大办理代表建议坚持从建议质量、问题解决、代表参与、信息公开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强对代表建议办理得到硬性考核,做到“出卷”“ 答卷”“评卷”有机统一,推动代表建议办理由“满意型”“答复型”向“解决型”“落实型”转变。    建立提前介入机制,提升建议“合格率”。常委会为预防代表所提建议过于空泛、缺乏可行性等,建立提前介入工作机制,做到不培训不建议、不调研不建议、不审核不提交,进而提高代表建议的质量。不培训不建议。每年年底前,我区利用代表向人代会会议期间集中提交建议的时机,及时组织代表围绕建议写作进行有针对性培训。重点学习如何选题、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央、省、市、区有关政策,保证所提建议既符合政策、符合实际,又接地气,便于操作。不调研不建议。针对部分代表所提建议反映的问题和情况不翔实、不具体等情况,常委会要求代表提建议要事出有由、言之有据、行之有效,未经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的不列为建议提。每年人代会召开前两个月,作为代表建议集中调研时间,制定下发调研工作方案,跟踪督查。不审核不提交。代表活动小组和 镇(街道)人大主席团(工委)对代表提交的建议分别进行审核,把好政治关、内容关、格式关,对所提建议梳理归类,能合并的合并,需完善的修改完善,对脱离实际或与政策法规相抵触的建议不予提交,对代表个人有关诉求以群众信访等方式办理,确保代表建议质量。

建立跟踪督办机制,提升问题“解决率”。在代表建议办理上,常委会既注重满意度,更注重问题的解决。建议办理过程中做到“四个不放过”“三个强化”。“四个不放过”即对能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不放过,对避重就轻、敷行应付的不放过,对表态好、不付出行动的不放过,对代表答复不满意且不重新办理的不放过。“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交办。将代表建议进行梳理、分类、综合,将所涉及的具体问题进一步细化,形成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期办结。人大、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及时跟踪推进,实地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通报。二是强化督办。加大工作力度,对部分重点建议由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相应的工作机构进行专项调研、督办,对其中群众反映突出、进展较慢、缺乏实效的部分代表建议,采取刚性措施,加快办理速度。三是强化效果评估。优化评议方式,对建议办理的态度、过程、实效等方面评价,推动建议办理工作提质增效。

建立密切沟通机制,力求代表“参与率”。我区办理代表建议在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的同时,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让代表积极参与,增强其对办理情况及办理结果的认同感。注重事前沟通。为了把情况和问题摆清摸透,把措施方法想深想细想实,承办单位采取电话联系、上门沟通、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与代表直接交流,摸清代表建议的主旨意愿,抓主要矛盾,确保办理工作“不跑题”。注重事中参与。建议办理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召开的专题会议,邀请代表参与讨论研究;涉及多个部门办理的,邀请代表问询跟踪;一些重要的民生项目建设,安排代表视察,保证代表在办理过程中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重视事后反馈。办理后,征求代表的意见,及时反馈办理落实情况。对办理难度较大,或双方意见分歧较大的代表建议,通过面对面交流,求得理解,达成共识。

建立办理公开机制,扩大选民“知晓率”。建立代表述职评议向选民公开机制,把代表建议的提出及办理情况作为人大代表履职、向选民述职的主要内容,主动公开办理情况、办理结果,以此作为选民评价代表履职的主要依据。完善公开办理机制,利用广播、报刊、电视、政务微博微信等新闻媒体,公开代表建议内容、具体承办部门、办理措施及办理结果等,让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支持办理工作。下一步区人大常委会将尝试推行代表建议“网上办理”,对代表建议的提出、审核、交办、督办、答复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全部实行网络化,除涉密内容外,承办单位对代表建议办理答复情况应同步向社会公开,代表和选民可以随时登录网络平台查看,进一步扩大选民“知晓率”。(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