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8月机构成立以来,淮北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在省人大社建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的领导下,紧扣工作中心,聚焦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以强烈的责任担当,积极探索,务实开拓,奋发有为,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着力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一是建机构,夯实组织建设。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工作,认真落实机构改革方案,按照市委办公室印发的《调整市人大机关等8家单位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精神,及时调配工作力量,迅速启动人大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市十六届人大第十二次常委会通过了关于设立第一届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的决定。随后,市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决定设立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选举产生9名专委会委员,组成人员由社会建设、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人大代表和专家组成。市人大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与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合署办公,级别为正处级,下设办公室。目前已顺利完成机构设置,满编配强领导职位,全员配齐工作人员。市所辖一县三区人大均已设立了社会建设委员会(工委),并配备了相关负责同志,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党建,促进双提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抓好党建促业务,搞好业务促党建。及时成立社会建设工委党小组,由工委负责同志担任党小组长,常委会分管负责同志及工委其他工作人员为党小组成员。党小组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由“务虚”走向“务实”,以常委会机关“三优两争”活动为抓手(“三优”即优基础、优教育、优服务,“两争”即争创先进党支部(党小组)、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以提升党员干部素质为重点,积极开展“党小组联系代表小组”活动。今年以来,社建工委党小组会同市十六届人大第10代表小组,围绕“关于加强县域医供体建设”这一课题,先后多次赴一县三区医保局开展深度调研,积极为县域医供体建设把脉问诊,找问题,寻良策。目前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以此推动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促进、双提升”。
三是抓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充分利用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强国”等网络学习平台,推进实施工委党员干部“季考”机制,引导、督促工委干部广泛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文化素养、业务知识等,先后参加3期提升干部业务素质学习班,进一步提升工委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依托人大机关“秘书学习”例会,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秘书学习活动,通过业务交流、工作研讨、文稿讲评、调研采风、经典诵读等方式开展学习,不断增强办文办会办事能力。依托常委会“人大讲堂”,通过参加常委会及机关班子成员带头讲解地方组织法、预算法、环保法等法律法规,聆听知名学者、业务专家开展社会建设领域法制讲座,组织开展“委员每月一讲”“工委微讲堂”等活动,有效提升工委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和业务水平。
四是定制度,明确履职遵循。2020年初,委员会选举成立后,迅速组织召开社会建设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组织全体委员讨论通过《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职责(草案)》及《工作规则(草案)》,明确了社会建设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定位和工作职责。确立了对口联系单位,细化了监督职责范围,建立了工作联系和交流机制。围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事务、公共安全、群团组织等方面,议定年度工作要点,制定实施计划。讨论通过了委员会2020年工作方案,为委员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依法高效履职,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坚实的制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