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胎菊,我们摘下就集中送往烘干初加工车间进行加工,旁边是张集村的葡萄产业扶贫基地项目,大棚种植‘阳光玫瑰’,现在是育苗期,明年可以挂果,后年就可以稳定增收啦。”深秋时节,相山区渠沟镇百亩菊花竞相开放、香气四溢,薄膜温室大棚内葡萄藤生机盎然、迎风摇曳,村民们围着人大代表,骄傲地介绍今年的成果,满是喜悦。这是相山区人大代表集中调研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三年。三年来,代表们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把准人大工作重点和监督方向,积极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审议乡村振兴专项报告,提出针对性审议意见,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是聚焦产业兴旺,培育农业新动能。2018年11月,相山区人大常委会首次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深入渠沟镇徐集村、钟楼村等地调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通过现场察看、交流询问等方式了解相关项目进展情况。针对当时存在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辐射带动力不大”等问题,提出了“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着力发挥相山经济开发区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农业发展与旅游休闲相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培育更多市场主体,带动农民增收,振兴近郊乡村”等意见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把准了方向、明确了重点。结合相山区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相山区人大常委会还组织代表撰写了《关于渠沟芳香小镇及芳香产业发展的建议》提交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区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办理。目前通过土地流转、人才引进,发展菊花、白芍等芳香作物2000余亩,相山区芳香小镇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名单。
二是聚焦生态宜居,打造农村新面貌。相山区人大常委会集中调研户改厕、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对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就业促进、乡村生态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建议。同时,结合“水污染整治”活动,实地监督检查渠沟镇垃圾分类点、户改厕项目,提出“加快投入,尽快完成改厕任务;全面排查,强力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建立台帐,大力整治黑臭水体;提高质量,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意见建议。同时,相山区人大常委会紧盯“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2020年,相山区完成改厕任务4350户,全区农村垃圾治理行政村覆盖率100%,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率100%,农村垃圾镇级转运设施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城市供水一体化项目也在积极有序推进。
三是聚焦三产融合,拓宽增收新渠道。相山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乡村振兴专项报告,提出“把握关键,找准乡村振兴的着力点,科学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等意见建议,要求区政府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型发展,积极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今年1-9月份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6.67亿元。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组织基层人大代表实地调研渠沟镇徐集民俗馆、钟楼民间博物馆、钟楼知青馆,发掘旅游动能,推动区政府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镇以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今年实现了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0万人次。
四是聚焦脱贫攻坚,夯实致富新道路。相山区人大常委会围绕脱贫攻坚专题调研3次,深入渠沟镇扶贫基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展开座谈。主任会议听取脱贫攻坚专项报告,提出“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注重政策延续性,切实为贫困群众解忧排难”等意见建议,督促区政府落实资金保障,强化项目管理,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推进各类问题整改。同时,班子成员积极参加“抗补促推”专项行动,推进抗击新冠疫情、补齐三农短板、促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细落实。目前,全区现行标准下的497户1242人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
三年来,相山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区“三农”工作的硬任务,发挥了基层人大代表作用,督促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落细,持续提升了农村农业发展质量,全面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人大力量。(曹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