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高岳街道人大工委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将民生工作列入街道人大工委每年工作计划,重点监督,综合运用视察、调研和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积极履职,助推居民增收、教育均衡、城市建设等事关民生福祉的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一、关注农业园区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收入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高岳街道双楼村位于市郊东北部,有采煤塌陷复垦地6800 多亩,临近李洼、任庄2个村,有近万亩连片复垦地,村民的收入主要靠传统的一麦一豆。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摆在双楼村总支书记、人大代表徐亲振面前,他代表领衔的调研小组通过走访、调研,外出考察学习,结合本片区大面积土地连片成规模的特点,提出以双楼村为中心建设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议。从开始的千头万绪到现在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双楼村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底,双楼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每年为村民分红50万元,双楼村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关注热点、难点问题,解群众关切之困。群众的难事就是代表们要反映的大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岳街道刘庄社区的牛庙、刘庄自然村,博庄社区的杜庄自然村已是正儿八经的城中村,但多少年来群众吃的依然是地表水,村内道路是土路或碎石路。经组织代表调研、走访,了解到这几个村因是城中村享受不了农村改水和道路通达工程政策,而要接入城市自来水,费用则需每户出钱几千元,群众承受不了。关于村内道路,政府也没有这方面的专项资金。吃水问题、出行问题,加上这几年因城市建设村内汛期内涝问题,群众怨言很大。几年来,街道人大一直呼吁、建议尽快解决南部城中村饮水、排水以及村民出行问题,代表们的多次建议引起市、区的重视,2020年,牛庙、大刘庄、杜庄等南部几个城中村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目前,群众的吃水和出行方面已经施工完毕,村内排水工程正在施工。
三、关注基础设施建设,解群众生产生活之忧。要想富先修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街道人大工委关注的重点。随着城市的发展,街道境内修建了多条城市道路,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也带来无限商机。代表们关注的龙山北路、青年路西段已建成通车,开渠路和北外环提升改造已列入市政府2021年重点工程。群众反映较多的因道路、铁路建设改变原有水系引发的汛期排水问题,经代表建议已得到初步缓解。如纵兆义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启动符夹线“三改”工程的建议》,刘汉锋代表提出的《关于完善城区东部刘庄片区排水的建议》。
四、关注教育医疗设施建设,解群众最关心之难。教育是百年大计,医疗关乎百姓生命健康。教育医疗一直是我区的短板,相比临近区县落后很多,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加快教育医疗设施建设刻不容缓,也是街道人大工委长期关注的重点。杜集区人民医院是利用原区劳服公司闲置办公楼改建而成,场地小,门诊、病房拥挤,远远不能适用现在医疗需求,2019年度徐林莉代表提出《关于杜集区人民医院发展建设的建议》,目前区医院新址已封顶装饰,将很快投入使用。
高岳街道是杜集区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方,新建小区集中6、7万人口,仅有一所淮海东路小学,入学难成为老百姓的话题,加快南部新建小区教育投入成为街道人大重点关注对象。目前,在吾悦广场对过规划建设的高岳九年一贯制学校已于7月份破土动工,在滨湖新城小区规划建设的博庄中学已列入今明两年的建设计划。
五、关注工业园区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因资源枯竭,煤矿关井,转型发展已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头等大事,高岳境内的岱河煤矿也于2019年关井。经济开发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优化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街道人大工委连续多年将园区经济发展作为调研、视察工作的重点,持续进行跟踪关注,详细了解园区内产业集群、基础设施、产品功能、市场前景等相关情况,并帮助企业分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刘汉锋代表提出《关于推进“产品清单”招商的建议》、王芳秋代表提出的《关于完善杜集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功能的建议》、蒋迎秋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园区制造业升级转型构筑杜集创造新高地的建议》和《关于抢抓长三角战略机遇,促进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这些建议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