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以来,濉溪县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积极依法履职,勇于担当作为,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致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代表
刘仁华,濉溪县刘桥镇人大代表、丁楼村党总支副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大代表,他始终把为老百姓“多办好事、多办实事”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青春。
濉溪县刘桥镇丁楼村蒋古同庄布局混乱,道路没有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意见不小。刘仁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他详细了解情况后,向村“两委”会议进行了汇报。经研究同意,刘仁华组织带领相关人员,动用工具、机械等把蒋古同庄内的陈年垃圾全部清理转运,取土80余车回填整平,然后积极向镇村领导汇报,全力申请、落实蒋古同庄道路修建工程。为改变丁楼村张庄村的村容村貌,刘仁华连同丁楼村的其他人大代表一起,积极向镇人大提出意见建议。镇政府高度重视,经多方协调,目前张庄新修水泥道路1200余米,铺设下水道1600余米,安装LED节能路灯64盏,治理庄内脏臭水坑约700平米,建成了约1200平米村民健身娱乐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提升群众秸秆综合利用意识,树立绿色生产观念,今年的农忙时期,刘仁华像往年一样,组织带领党员志愿者顶着炎炎烈日,奔走在田间地头,走村入户走访群众,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自觉参与到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去。本村工作完成后,他又和30多名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等,到隔壁的火神庙村帮忙清理田间低头的秸秆……
坚守防汛减灾一线的代表
“党员干部、人大代表要带头当先锋,哪里有险情就往哪里冲,争当防汛抢险排头兵!”这是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南坪镇浍北村村委会主任惠光堂,在全村防汛工作动员会上喊出的口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进入汛期以来,惠光堂坚持把防汛救灾作为重点任务,组建了由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等30余人参加的防汛应急抢险突击队,连续多日对低洼地、设施农业地块、河道、大中沟等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汛期来临前,惠光堂带领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大力宣传汛期灾害预防、避险、抢险、自救等知识,提醒群众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汛情、雨情和风情动态,提高群众防汛、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同时,向居住条件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户下发了紧急转移通知书,并协助做好安全转移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汛期来临时,由于频繁降雨、雨量集中,浍北村部分排水沟存在泥沙淤积、排水系统老化等问题,导致部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积水,地势低洼农田内涝严重。惠光堂带领突击队对村庄、农田积水严重地块进行排水和挖沟渠双作业,同时加固排水沟坡,加快排水进度,把涝灾危害降到最低。整个汛期,惠光堂始终坚守在防洪抢险第一线,直至汛期结束,才放心地回到家里睡了个安稳觉。
扎根基层守护村民健康的代表
1993年,魏琦子承父业,来到濉溪县双堆集镇三和卫生院工作。他边积极工作、边学习深造、边钻研业务,很快成为医院的骨干。因业绩突出,魏琦被提拔为三和卫生院院长,后当选为濉溪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以来,魏琦积极响应县、镇人大号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力量,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魏琦组织带领三和卫生院的医生护士,先后走上街头开展义诊活动18场次,义诊和提供健康咨询服务300余人次;与6家脱贫户、13名慢性病患者和9名留守老人结对子,经常入户了解健康状况,指导科学饮食、健身和服药;走进12所中小学校,为在校学生开设健康课堂,使同学们增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为预防传染疫病、减少疾病干扰、促进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基层人大代表,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我想像父亲一样扎根农村,为家乡父老服务。”在魏琦的人大工作笔记本的扉页上,这几行字非常显眼醒目。今年以来,魏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关于农村老弱病残群体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几点建议》《关于提升农民健康素养的几点建议》《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关爱环境》等代表建议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