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打造监督链,通过深化部门预算审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积极履行预算监督职能,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看好政府预算“钱袋子”。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扎实做好预算和决算草案初审、预算执行监督等工作。提前介入预算编制过程,认真参与部门项目支出预算公开评审工作;组织专业人员集中对市本级及市林业局等10个部门决算草案进行初审,及时将审查意见向财政部门反馈;关注资金使用绩效,做好主任会议听取市财政局(国资委)关于市本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提出“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加大绩效管理力度、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加强民生项目管理”等建议,支持财政部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升资金绩效。
守好国有资产“家底子”。做好常委会首次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的相关工作,深入开展前期调研,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等部门座谈交流,重点关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情况,督促市政府交出一份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明白账”,促进我市企业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织好预算监督“一张网”。积极推进全市预算联网监督机构建设,招考1名事业编人员专业从事预算联网监督工作。落实数据信息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报告及问题处理、人大代表开放日等三项制度,依托系统对环保专项资金、乡村振兴战略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督促有关部门和县区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加强对县区预算联网工作调度,市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在与财政部门数据实时传输基础上,初步实现了与县区联网系统的纵向联通运行。
建好审计整改“工作链”。积极做好审计整改的“后半篇”文章,围绕审计查出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反复性的问题,确定跟踪监督重点,分别对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及审计整改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初审专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建议。创新监督方式,常委会以“1+2”模式听取审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即在听取审议市政府总体整改报告的同时,选取市公管局、市卫健委两家部门单独向常委会报告整改情况,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将整改压力传导给部门、整改责任落实到部门,督促部门对照“问题清单”,深入查找原因,全面落实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有力推动了整改工作向实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