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代表工作计划于日前公布。
淮北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代表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紧扣新时代人大“四个机关”的定位和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创新代表工作方式,健全代表工作机制,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不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实践,深入推进人大代表工作“2121”工程,为推进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五个淮北”贡献代表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 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
1.密切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落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做到主任会议成员固定联系1个代表小组,组成人员固定联系3至5名基层市人大代表,通过见面走访、座谈交流、电话沟通、信函联系等方式与基层代表保持经常性联系,向联系代表介绍人大常委会工作进展和成果,听取基层代表意见建议,做好代表意见建议整理、交办和反馈工作。完善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与代表的沟通联系机制,多渠道向代表通报常委会主要工作情况。根据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调研等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代表参与立法调研、执法检查、集中视察、议案建议督办及专题询问等活动,使各项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科学决策。发挥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部门的职能优势,密切与各级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的沟通联系,经常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推动联系代表更接地气、服务代表更有温度。
2.落实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根据常委会议题安排,按照“6+2+N”方式,即每次常委会邀请6名市人大代表、2名省人大代表,根据议题邀请N名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力争实现一届内基层代表列席常委会全覆盖。尊重代表主体地位,结合常委会会议议题,安排列席代表审议发言,听取代表意见建议,把代表意见建议吸纳到常委会审议意见中。建立列席常委会会议代表座谈机制。
3.进一步落实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实践活动与代表履职相结合。认真落实《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办法》,指导各选举单位进一步完善民情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规范代表活动室建设,推进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点向村(社区)延伸,让代表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打通联系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搭建代表联系群众的网络平台,健全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工作机制,丰富和拓展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方式和内容。开展市人大代表 “五个一”主题活动,即每名市人大代表每月反映一次社情民意、每名市人大代表每年至少接待一次人民群众、每名市人大代表每年走访一定数量的人民群众、每名常委会组成人员每年联系一定数量基层市人大代表、每名市人大代表每年至少提一件议案建议。
4.统筹有关国家机关联系人大代表工作。加强与“一府一委两院”沟通协调,推动有关国家机关主动加强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建立有关国家机关固定联系代表小组机制。推动“一府一委两院”采取多种形式向代表通报重要工作情况,提供信息和资料,为代表及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依法履职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拓宽联系渠道,协助有关国家机关邀请代表参加调研、座谈、民主评议、担任工作监督员等活动,听取代表意见建议,不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保障代表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5.健全民情民意处理反馈机制。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办法》《代表接待选民暂行办法》相关规定,进一步健全代表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的处理反馈机制,对群众反映的各方面问题认真梳理,根据实际情况向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或者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反映、督促,分类分级予以交办,支持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做好工作。对于群众意见转化为代表建议的,按程序交有关部门研究处理并认真跟踪督办,及时将办理答复向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人民群众进行反馈,保证人民的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
二、增强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实效
6.强化代表小组建设。认真落实《淮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的意见》,开展代表小组建设调研,按代表区域科学划分市人大代表小组,选优配齐配强代表小组组长、副组长、联络员。指导省市人大代表小组科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接待人民群众安排以及重点调研课题,认真落实各项计划安排,推动代表小组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市人大代表小组“四个一”主题活动,即每个市人大代表小组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固定联系一个国家机关、定点联系一个村(社区)、每年为人民群众办理一定数量的实事。组建市人大代表专业小组,各工委加强对市人大代表专业小组的服务和管理,探索拓展代表履职专业化途径。加强对代表小组活动的指导,定期听取代表小组工作情况,适时召开代表小组活动经验座谈交流会,系统总结代表小组建设经验。
7.改进代表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工作。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小组围绕重点调研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交有关单位及部门研究办理并答复代表。定期组织代表对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集中视察,深入了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级国家机关工作情况,为代表参加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各项报告和议案,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做好准备。
8.加强代表上下联动、区域联动。鼓励五级人大代表三级联动开展活动,认真落实在全省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动,织牢五级人大代表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工作网络,支持五级人大代表每人每月反映一次社情民意。支持选举单位组织代表跨原选举单位行政区域考察、视察、调研。落实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大代表工作一体化协作机制,探索与毗邻地区人大代表联合开展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活动方式,加强毗邻地区代表交流。
三、优化人大代表履职评价管理
9.完善代表履职评价体系。开展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工作调研,制定出台《淮北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推动代表履职评价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代表履职评价体系。探索开发代表履职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代表履职档案规范化建设。
10.完善代表履职激励机制。落实《淮北市人大常委会先进代表小组、优秀代表评选办法》,结合代表履职档案,开展评选先进代表小组、优秀代表和优秀议案建议评选活动,表彰先进市人大代表小组的组长、副组长、联络员、优秀市人大代表和优秀议案建议领衔代表,激励代表为民履职、双岗建功。
11.做好代表资格审查和管理监督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各选举单位的联系,及时掌握市人大代表变动情况,依法做好代表资格审查工作。建立市人大代表退出和补选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代表管理监督,协调、指导做好代表退出或补选工作。
四、高质量做好议案建议工作
12.推进代表议案建议提出高质量。进一步完善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前的沟通协调机制,指导各选举单位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提前谋划会议期间代表议案建议工作,进一步明确议案建议的基本要求、选题范围和处理程序,协助联系相关国家机关为代表提供议案建议素材,增强代表议案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代表议案建议初审工作,商请有关承办单位主动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系,帮助代表及时了解所涉及的政策法规、背景资料,推动代表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
13.完善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机制。推动承办单位认真落实《淮北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考核办法》,规范办理流程,进一步完善预交办工作机制,通过议案建议网络平台进行预交办工作,提高议案建议交办的精准度,统一交办、压实责任。围绕做好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制定印发有关通知,督促承办单位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推动代表高质量的建议转化为有效的制度举措。强化办理过程管理,督促承办单位落实办前、办中、办后“三联系”制度,适时通报办理进度。及时做好闭会期间代表参加相关活动提出的意见建议和代表来信的整理、交办等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及时向代表答复、反馈。
14.提升议案建议办理实效。建立代表议案建议督办清单机制,完善全覆盖、大督办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领办代表议案和市政府领导领办重点建议制度,构建各专委会归口督办、市委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协同督办、代表工作机构常态督办、人大代表参与督办的多层次、全方位督办体系,切实增强督办实效。围绕提升议案建议办理质效,探索建立办理部门答复承诺解决事项台账,督办工委抓好跟踪落实。对议案建议办理情况代表评价基本满意、不满意件,重点跟踪督查督办。根据议案建议办结情况,进一步落实议案建议跨年度督办机制。加强议案建议办理绩效评估,在基层开展议案建议办理结果第三方评估试点工作。推进代表议案建议及办理情况向社会公开工作。
五、强化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保障
15.提升代表依法履职能力。多形式、多途径组织代表开展学习培训,组织市十七届人大代表初任培训、履职培训,指导各选举单位和代表小组根据履职需求加强代表专题培训,切实提高代表政治素质和依法履职能力。坚持为代表订阅寄送《中国人大》《江淮法治》《淮北人大》等刊物以及相关学习资料,为代表丰富履职知识、交流履职经验创造条件。
16.优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加强与代表所在单位的沟通联系,积极宣传《组织法》《代表法》,促进代表所在单位积极支持代表优先履行代表职务。规范落实《省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管理使用办法》《淮北市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管理使用办法》等制度,做好代表活动经费分配,规范代表活动经费的使用管理,确保代表活动经费专款专用。
17.服务在淮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做好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和联络服务工作;配合做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联系省人大代表工作。组织代表积极参加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培训、执法检查、调研等活动。做好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有关议案建议准备、联络服务等工作。
18.联动开展代表工作。密切与省人大常委会人选工委、县区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及有关方面的联系、沟通、交流,加强对县(区)、镇(街道)人大代表工作的指导,上下联动,相互支持,协调一致,共同做好代表工作。建立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小组固定联系市人大代表小组制度,每季度联动开展调研、视察、督办代表建议办理等活动。支持和鼓励县(区)、镇(街道)人大统筹做好区域内各级人大代表履职的服务保障工作,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
19.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淮北实践。在全市18个镇全面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选择一个区作为区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试点,在部分镇人大开展基层站所评议试点工作。支持和鼓励各县(区)、镇(街道)人大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民情民意处理反馈机制等创新开展人大代表工作,积极探索制度性、可固化、能复制的代表工作创新样板,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以务实举措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市人大常委会适时开展人大代表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20.继续加大对人大代表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大代表履职和代表工作的宣传力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讲好代表履职故事,宣传淮北人大代表工作特色做法,营造代表工作良好氛围,扩大淮北人大代表工作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