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大新闻 / 人大要闻

淮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阅读次数:2785 作者: 淮北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4-01-22
[字体:  ]

——2024118日在淮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淮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方宗泽

2023年主要工作

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和群众关心关切,忠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为助力打造“五宜”幸福城市、推动现代化美好淮北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举旗铸魂固根本,以正确政治方向引领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落实“四下基层”机制,举办读书班、党课报告会,开展专题研讨、专项调研和正反面典型案例剖析,抓实问题整改,推动主题教育与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互促并进。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以党的创新理论统揽和指导人大工作。

全面落实党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机制。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常委会班子成员带队到县区开展专项督导,确保各项部署落地见效。落实常委会党组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全年向市委常委会报告年度工作要点、立法计划、重点工作12项。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有机统一,确保省委、市委人事意图顺利实现,满票高票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1人次,为全市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全面贯彻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省委建设“七个强省”、市委打造“五宜”幸福城市部署,统筹谋划常委会主要议题和重点工作,始终与市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全年召开常委会会议9次、主任会议14次,制定地方性法规2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2项,作出决议、决定5项,开展执法检查2次、专题询问1次,发出审议意见书9份。全面落实市委交办的产业培育、助企纾困、项目建设、文明创建等包联督导任务,协调化解堵点难点问题32个。紧抓机关“双招双引”工作,常委会班子成员率队赴北京、上海、广东等6省10市开展招商活动20批次,接待客商37批次,推动惠溪新材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聚氨酯软质装备、徐州苏恒环保新型建材等项目签约落地。

二、围绕中心勇担当,以有效监督助推高质量转型发展

护航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制定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支持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盯紧抓实4个方面12项工作任务,全力以赴助推“拼经济稳增长”。深入调研“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支持政府强化经济运行调度。聚焦政府投资,对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工作评议,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督促编制2024年度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指导计划。聚焦资金绩效,听取审议市政府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调研政府债务管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依法审查批准市本级预算、决算和预算调整方案,支持政府及相关部门优化整合政策及资金,健全完善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

支持重点产业提档升级。认真履行“五群十链”相关产业集群群长、链长职责,组织开展铝基产业研究、高质量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筹建铝基原材料集采平台,定期调度产业招商工作,全年相关产业招商团备案招商有效信息71条,签约项目16个,开工6个。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执法检查,强化科技要素对创新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组织开展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督促落实《产业基地规划方案(2023—2025年)》,推动危化品物流园项目投入运营、科创加速器项目(中试基地)开工建设。持续关注开发区承载能力建设情况,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瓶颈深入分析,围绕设施完善、要素保障、平台升级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促进园区扩容增效。

聚力惠企服务提质增效。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执法检查,推动市企业服务中心挂牌运行,创新运用“台账制、责任制、清单制”方式交办、督办企业反映问题,着力为企纾困解难。专题调研《淮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重要条款落实情况,提出破解制约企业发展难题的针对性建议,推动解决一批企业关注的现实问题,获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听取审议市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情况报告,督促检察机关出台相关具体措施,做实做优为企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全市开发区和园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督促推动市高新区(北区)(南区)、煤化工基地、相山开发区等4个公交首末站项目如期完成,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2条、新开通公交线路8条,进一步满足园区企业职工及周边群众出行需求。

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聚焦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听取审议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报告,推动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督促制定群众参与全过程监管制度。聚焦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专题调研“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推动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纳入县区年度财政预算,助力做好管理养护运营“后半篇文章”。聚焦农产品供销问题,听取基层供销社建设情况汇报,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拓宽为农服务领域。听取林业发展情况汇报,支持政府探索创新“碳汇+”等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努力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专题调研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督促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养老机构运营,不断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三、履职为民守初心,以立良法促善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更深入。制定出台《淮北市旅游促进条例》,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审议《淮北市爱国卫生条例》,助力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深化区域立法协作,参加淮海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区域协同立法,推动构建高效、完备的区域立法协作决策协商平台和协调推进机制,携手共护淮海战役红色文化资源。高质量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制定实施工作规定和工作流程,搭建立法“民意直通车”,从制度设计上保障立法体现民意。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加强宪法和法治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江淮普法行”,积极参与“宪法宣传周”活动,抓好“八五”普法决议落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专题调研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情况,听取市法院关于诉源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在全省率先作出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决定,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多方联动的多元解纷大格局。认真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办理群众来信56批次,督促解决相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更规范。深入调研《淮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推动构建“多规合一”、上下协调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视察并开展工作评议,听取审议再生水利用配置工作情况报告,制定出台《淮北市城镇排水管理条例》,推动做足城市“水文章”。调研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推动市政大数据融通互联、城管执法关口前移、服务质效提升。实地调研沱河东路延伸段、一小二中南湖校区建设等项目,定期调度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北段项目,研究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着力推动重点工程加快建设。

推进基本民生保障更有力。助力打造宜居淮北,听取审议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法调研,推动完成濉溪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丁楼污水处理厂(一期)扩建项目,督促全面排查和整改濉河、沱河、澥河、浍河流域及支流水污染问题,四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5%。助力打造宜业淮北,听取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建议落实情况报告,专题调研在淮院校毕业生留淮就业创业工作情况,督促发布《淮北市急需紧缺人才(岗位)目录(第二批)》,指导建立供需双方就业情况登记统计系统,推进企业用工与求职意愿更加匹配。助力打造宜学淮北,组织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题询问,现场提出教育资源配置、集团化办学、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等方面18个问题,逐项研究交办审议意见清单,持续跟踪督办,努力推动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助力打造宜养淮北,开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执行情况调研,专题调研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推动市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更好满足群众就近医疗服务需求。助力打造宜游淮北,听取重点旅游线路建设情况汇报,督查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支持政府依托自然风光、地域特色和红色文化等优势,因地制宜开发绿色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丰富“旅游+康养”“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等业态。

四、守正创新求实效,以代表作用充分发挥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淮北实践

强化代表主体地位。以代表小组为活动单元,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80余次;发挥专业代表小组“智囊”作用,为常委会立法和监督工作提供参考。组织48名省、市人大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邀请代表参加公开听证、案件庭审、检察开放日等活动,推荐代表担任营商环境体验官,让代表肩上担责任、履职有载体。更加注重提高议案建议办理质效,强化常委会班子成员领衔督办和三方集中面商,组织部分代表实地观摩办理情况并通过议案建议管理系统“背靠背”打分,目前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215件议案建议全部办结并答复代表。

强化履职能力建设。深入实施代表工作“2121”工程,按“六有”标准建成各级人大代表“家室站点”211个,创新“流动议事桌”“码上找代表”等代表联系群众方式,推动履职活动经常化便利化。动态掌握履职表现,把量化评分结果作为评选优秀代表和先进代表小组重要依据,70%的市人大代表获90分以上。在省内率先出台《关于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54件代表建议转化为检察建议。开展集中学习、代表小组集中研讨39次,组织15名五级人大代表赴省委党校参加专题学习,不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

强化基层民主实践。高质量推进“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全市2879名人大代表围绕社会治理、公共事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收集社情民意36613件,提出闭会建议30件,办结31496件,把“聚民意,惠民生”要求转化为顺民意、暖民心的生动实践,18条代表建议典型素材入选省人大《代表之声》,其中3份代表建议获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充分肯定我市做法,中国人大网多次宣传推介。组织五级人大代表联动开展“5+4”主题活动,参与代表1600余人次,联系国家机关、村(社区)等90余次,累计接待群众2.5万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5万余条。进一步探索完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票决重大民生实事项目103项,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接单”、人大“督单”的全过程闭环机制逐步建立。

五、把牢定位树形象,以“四个机关”建设提升依法履职能力

突出党建引领。积极参加淮海经济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建联建,以党建联动促进人大协同履职。巩固拓展“三优两争”活动成效,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小组与市人大代表小组结对联系机制,联动开展专题调研36次,形成调研报告12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实廉政风险防控,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推动“一岗双责”落地见效,着力打造“忠专实”“勤正廉”的高素质人大干部队伍。

突出效能建设。制定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关于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的实施意见》,引导机关各委室处在各项工作中争先进位。在落实强化有效监督“三个办法”基础上配套出台审议意见督办办法,组织召开审议意见督办工作会议,着力推动审议意见提好、督好、办好,完善“选题、调研、审议、督办、评价”相衔接的闭环运行机制,进一步推深做实监督“后半篇文章”。组织领导干部“学法讲法”3次、秘书学习3次,举办人大系统财经知识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人大干部理论和专业素养。

突出宣传调研。出台大兴调查研究实施方案,更加紧密地把调研融入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进淮北人大杂志、网站、微信公众号融合发展,坚持办好《淮北日报》“民主与法治”专栏。创新开展人大新闻采访调研,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379篇,112条信息被《安徽人大·要情专报》等采用,《江淮》杂志刊登淮北人大署名文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淮北人大工作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4年主要任务

新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聚焦市委中心工作,聚力回应民生关切,聚合各级代表力量,依法为民行权,守正创新履职,为推动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加快建设“五宜”幸福城市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坚决把牢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扎实做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深入贯彻执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自觉站位全市大局谋深谋实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切实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地方治理效能。

二、全力助推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深化计划执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预决算审查、审计工作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政府债务管理等监督,听取审议相关专项工作报告,助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深入调研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情况,听取审议数实融合促发展、文旅产业发展和林业碳汇工作情况报告,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专题询问,听取审议筑牢安全防线护航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促进“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建议落实情况报告,助力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听取审议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和闲置土地处置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项工作评议,积极构筑发展新优势。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调研农用机井建设和管理工作、畜牧业发展情况,听取审议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报告,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听取审议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高标准环境保护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情况报告,调研2023年度市级生态环境警示片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助力绿色转型发展。听取审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审议意见办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等情况报告,围绕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监管、特殊教育、医疗保障、体育、文物保护等工作开展调研,推动解决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

三、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淮北实践。积极拓展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推深做实“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健全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和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提高代表建议提出、交办、办理、督办等环节运行效率。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让“开门立法”成为常态。继续推进代表“家室站点”提档升级,加强代表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代表履职管理信息平台,数字赋能代表履职“主阵地”。注重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双联系”工作,持续推进市人大代表和代表小组“5+4”主题活动,扩大代表对调研视察、工作评议、执法检查等活动的参与,不断拓宽代表履职行权的路径。听取审议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情况报告,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县区人大逐步探索推行,让“为民办实事”成为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生动实践。

四、切实筑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保障。结合淮北实际,围绕爱国卫生、住宅物业管理、淮海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等领域开展立法工作,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组织开展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审议科技进步法执法检查建议落实情况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听取审议市法院关于破产案件办理工作情况报告,调研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信访工作条例及加强诉源治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定落实情况。坚持以“七个一”为抓手,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认真抓好宪法和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五、持续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加强学习培训,落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领导干部“学法讲法”等制度,夯实依法履职基础。全面落实强化有效监督的各项办法和举措,巩固提升“三个办法”实施成效,持续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党建引领,扎实开展机关“三优两争”活动,持续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加强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强化人大宣传信息及理论研究工作,讲好人大新故事、传播人大好声音。加强与长三角区域、淮海经济区城市人大的交流,深化淮徐两市人大结对合作。密切与省人大常委会沟通联系,加强对县区、镇(街道)人大工作的联系指导,持续提升全市各级人大工作和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