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杜集区人大常委会围绕“三农”工作中心大局,立足人大职能,发挥人大优势,汇聚人大智慧,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绘就新篇章。
近日,杜集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在农业产业园、农民合作社等场所,重点检查了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农民收入、人才队伍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
检查组对全区自乡村振兴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
“家人们,这盆植物名为迷迭香,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香料植物,生长季节会散发一种清香气味,有清心提神的功效。”
走进香草园,首先看到的是主播正在某电商平台直播的一幕。淮北润晖园艺有限公司,位于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欧集村,占地46亩,现有2座高标准智能型连栋薄膜温室,3座内遮阳型连栋薄膜温室,是一家集香草种植,电商销售的企业。香草主要销往上海、广东等地,公司采用“电商+基地+农户”的形式,打造淘宝店铺,运营微店,经常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成效明显。
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以乡村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支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同时还从财政、融资、保险、用地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给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该公司负责人向检查组介绍,通过流转土地,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选用,为一些留守妇女、老人提供工作岗位,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带动5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近3000元。现有工人30余人,长期稳定上班的工人每人每月增收1800元以上。
(二)
“俺在这里干农事钟点工,每天有100元的收入,离家近,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零花钱,很方便。”正在为葡萄“穿衣”套袋的村民李桂兰说。
“为避免雨水影响裂果问题,我们为葡萄穿上“保护罩”。这个方法不仅有效抵御了烂果、虫害、病害的侵扰,避免了日灼和鸟害,还显著改善了葡萄的外观品质,使果面更加光滑,香气更加浓郁,促进了果实的均衡成熟。”合作社负责人说。
眼下,在段园镇大庄村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一排排葡萄大棚整齐排列,一株株葡萄藤蔓与绿叶缠绕在一起,晶莹剔透的葡萄果挂满枝头,果实大小均匀,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当地的务工群众正忙着套袋、疏果工作,进一步提升果品质量。
大庄村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8月,位于段园镇中南部,东临江苏,西接萧县,位于两省三县交汇处。现有温室大棚4个约60余亩,种植葡萄十余种,以阳光玫瑰、玫瑰香、巨玫瑰、巨峰葡萄、夏黑为主,后获得了“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等荣誉称号,是淮北市示范合作社,其产出的葡萄品种在2021年杜集区举办的苏皖两省三地“葡萄王”评选荣获二等奖。大庄村葡萄专业合作社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葡萄种植集中连片,合作社对村内无法外出务工的老人提供工作岗位,现有就业工人20余人,极大解决了因岁数大无法外出务工的难题。
产业兴旺促增收。近年来,杜集区段园镇高度重视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以阳光玫瑰葡萄种植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在带动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点燃了乡村振兴“产业引擎”。
(三)
“我们在全区范围内依托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推动积分制管理,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细化‘信用积分’管理,因地制宜建设信用积分超市27个,细化信用积分规则,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公益活动、家庭美德等日常行为纳入积分管理,形成‘正向引导—积分兑换—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在执法检查座谈会上,杜集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汇报中说道。
实现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检查组重点听取了乡村振兴促进法中有关组织建设的落实情况的汇报,并强调要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村民议事协商方式,拓展议事协商范围,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管,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不断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下一步,杜集区人大常委会将持之以恒激励和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当好乡村振兴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产业发展示范员、民生实事监督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贡献力量。(文/魏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