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方宗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全党重大战略任务,作出全面部署,反映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作为地方人大,必须认真把握“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认真对标定位,努力推动人大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淮北建设作出人大新的更大贡献。
一、加深学习领悟,不断筑牢思想理论根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引,把重要讲话与全会《决定》、公报等贯通起来学习、联系起来思考,进一步加深理解。一是深刻认识全会蕴含的历史性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这是党中央总结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成就作出的重要判断。作为地方人大,理应充分认识新时代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历史,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实践发展的历史,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增强历史主动,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人大的历史使命。二是深刻领会全会提供的战略性指引。全会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根本保证等,使全党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必将更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同时,系统总结了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和制度的优势,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内涵,使全社会进一步增强了制度自信,也为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三是深刻把握全会作出的系统性安排。全会确定的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涵盖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关键环节。特别强调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充分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改革与法治高度统一。地方人大必须坚持改革赋能、守正创新,切实把中央及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融入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的各项工作。
二、夯实民主基石,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全会一个突出亮点是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专门作出重要部署。就地方人大工作而言,就是要以报告提出的“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为己任,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地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一是坚持人大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全面落实党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机制,深入贯彻执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自觉站位大局谋深谋实人大工作。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全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之一,鲜明提出了“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人大工作理应“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的信赖、支持和拥护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深厚力量源泉和牢固政治基础,确保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三是坚持听民意汇民智的工作导向。《决定》提出“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指明了路径。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贯彻全国人大代表工委、全省人大代表工作有关会议精神,继续深化拓展人大代表工作“2121”工程,进一步健全“双联系”制度;高质量推进“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办好代表议案建议;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公开征求立法意见建议,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支持和保证人民群众通过法定方式和有效途径表达民意诉求。
三、推进良法善治,着力强化法治引领推动。全会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作为市级人大,就是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法治需求,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努力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市委围绕改革发展作出的立法决策,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及时将立法计划和立法过程中的重要事项、重大问题,报请市委研究审定。二是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全面落实关于“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的部署要求,立足地方人大立法权限,深入研究我市立法需求,进一步调整充实立法项目;落实“探索区域协同立法”的要求,主动加强与徐州、临沂、商丘、宿州四市人大常委会的沟通交流,围绕淮海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区域协同立法共同开展研究、论证和修改工作,按程序报送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查批准。三是着力推进依法治市。提高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支持和促进政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更好履行保证宪法法律在我市贯彻实施的法定职责。全面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权威和尊严,为深化法治淮北建设发挥好地方立法机关的职能作用。
四、聚力中心工作,深刻践行人大使命担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必须更加自觉服务中心大局,更加坚定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委决策部署,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淮北建设,履行好各项职责。一是抓住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履职尽责。围绕全方位推进经济建设中的大事要事,重点是工业强市战略实施、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项目建设、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等,听取审议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特别是聚焦高质量环保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防线护航企业发展情况,支持政府科学施策、攻坚克难,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完善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三个办法”,进一步健全人大预决算、国有资产、债务监督等制度机制,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二是抓住民生改善的热点问题履职尽责。聚焦“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梳理12345便民服务热线、政风行风热线反映集中的问题,针对群众普遍关心关切的热点民生问题,特别是围绕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等,结合本地实际,选准议题,综合运用法定职权,支持政府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三是抓住社会治理的难点问题履职尽责。围绕“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立足人大职能定位,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督促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决定》,引导代表和群众用好“一杯茶调解法”“雷云说理拉事”等平台,促进拆迁改造、小区物业、宅基地纠纷等群众身边难题化解在基层,推动形成更加有效的社会治理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