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市委决策部署,紧盯民生保障改善,着力构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格局,全力推进法治淮北建设,不断绘就我市改革发展的鲜明法治底色。
立良法保善治 促进法治建设提速度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立法工作作为履职的重中之重,聚焦实际问题和法治需求,突出地方特色、有效管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切实增强地方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效性。
2024年4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会议召开,对实施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24年度立法计划作出系统安排。翻阅立法规划、计划文本,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既坚持急用先行,又着眼长远谋划。
总结、固化我市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出台《淮北市爱国卫生条例》;根据《淮海经济区立法协作框架协议》,开展“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保护”区域协同立法,制定《淮北市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保护条例》;围绕物业管理中业主大会组建难、决策难,物业企业服务质量不高,物业矛盾纠纷多等问题,启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立法;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围绕《淮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贯彻落实,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组织开展专题询问,提出完善工作机制、深化流程再造、强化要素保障、规范监管执法等四个方面的审议意见,并督促政府抓好整改落实。
在开展爱国卫生、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保护等法规的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不断拓宽民主立法渠道,从立项、起草到审议通过,都凝聚了各方的智慧与力量。依托淮北人大网、《淮北日报》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县区、市直相关部门、人大代表、行政相对人等意见建议,在法规颁布实施前及时公布法规全文、起草说明、审议结果的报告等,“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淮北大地迸发出勃勃生机。
顺应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新要求,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重新调整确定6家单位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印发工作指引、工作规则,指导各联系点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开展工作,广泛凝聚基层立法智慧和力量,全力打通立法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备案审查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监督职权,是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共备案审查市“一府一委两院”和县区人大常委会报送规范性文件28件。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和改进备案审查工作,坚持提前审查、主动审查,及时开展涉企经营、违规增设罚款等专项清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深化备案审查上下联动,通过专题会议、座谈交流、以会代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全市备案审查工作整体质效。
促发展保民生 推动法治保障提效能
大局之所在,亦是人大履职重心之所在。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司法领域重点任务等,不断提高法律监督刚性和实效,让监督更有力量、更有效率、更有温度。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破产案件办理工作,听取审议全市法院破产案件办理工作情况的报告,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从提升破产审判质效、提高专业化水平、完善破产管理人制度、落实“府院联动”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审议意见,促进案件办理质效提升,推动市场主体有效救助、有序出清。
督促市人民检察院认真办理《关于全市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及有关监督重点项目清单,持续开展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会同市纪委联合印发《关于贯通协同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发现问题的整改意见书》,推动政府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完善入企检查备案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以人大之力促进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多、上升快、涉及面广、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市公安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督促市政府加大打击力度、凝聚治理合力、严格督导考评,最大限度地压降发案、减少损失,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安全出行关乎百姓生命健康。《淮北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自2022年施行以来已近三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标条例内容,聚焦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通行、停放、充电等全链条,深入了解条例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持续加强执法监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协同共治格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等四个方面提出审议意见,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非机动车管理工作,更好维护通行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针对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要素配置、聚焦产业发展、强化人才支撑、加快乡村建设等审议意见,交市政府研究处理,促进各级各部门对乡村振兴促进法进行再学习、再宣传、再贯彻,助推乡村振兴氛围更加浓厚。
聚焦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分别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以及科技进步法等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汇报,并进行满意度测评,支持政府及相关部门持续盯紧盯实,推动工作提质提效。
固根基增本领 强化法治理念提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突出法治引领,做实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升法律素质和履职能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严格实施《淮北市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细则》。组织拟任命人员8批次33人次参加任前法律考试,9批次42人次在市人代会或常委会会议进行宪法宣誓仪式,进一步强化宪法意识和法律意识,激励新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土地管理专题法制讲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法制讲座、《预算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专题法制讲座……聚焦2024年度重点议题,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干部、县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部分镇(街)人大负责同志及部分省、市人大代表集中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把学习法律与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领导干部带头学法讲法是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的一项常态化活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升了常委会及机关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行权能力。通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未成年人保护法、地方组织法、城乡规划法、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等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在机关内部形成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八五”普法相关工作要求,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主题,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组织开展2024年“江淮普法行”活动,大力宣传、弘扬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精神。积极参与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宪法法律深入人心,为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记者: 俞晓萌 通讯员: 林建强 吴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