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活动室真是帮俺们解决了大问题!”3月18日,在杜集区朔里镇葛塘村的朔里镇第二代表小组活动室内,几位村民与人大代表一起又谈起了新修沟渠的维护问题。
朔里镇人大结合工作实际,将“家室站点”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沿阵地,通过一个个精心打造的站点回应群众的诉求,让基层治理焕发出新的活力。
打造家门口的“议事厅”
在葛塘村的朔里镇第二代表小组活动室内,村民和代表们围坐一起,畅所欲言,聊着自己遇到的烦心事和难题。村民们笑称这是家门口的“议事厅”。
原来村里有一条年久失修的灌溉渠,每到农忙时节,灌溉问题就成了村民们的难事。村民葛大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和几位村民来到第二代表小组活动室,向人大代表说明了情况。人大代表迅速行动,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议事会,最终形成了一个综合方案:先由村里自筹一部分资金,同时向镇政府提交经费申请报告。
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第二代表小组全程跟进。从联系施工队,到监督工程质量,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大代表参与。几个月后,灌溉渠修缮一新,清澈的水流重新流入农田。葛大爷激动地说:“没想到‘议事厅’真帮大家解决了大问题!”
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这几天春暖花开,朔南社区武楼广场上,老年人多了起来,大家一谈到广场的成功改造,纷纷为人大代表孙冬冬点赞。
原来,孙冬冬从朔南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点了解到,社区计划改造武楼广场,但改造方案初稿公布后,部分居民认为改造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
孙冬冬第一时间在联络点发起了一场小型的居民意见征集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有的建议增加无障碍设施,有的希望设置更多的健身器材,供老年人使用。孙冬冬将这些意见整理后,反馈给了社区。社区高度重视,重新组织设计单位、施工方和居民代表进行协商。经过多次沟通和修改,最终确定了新的改造方案。
如今,武楼广场改造工程顺利完成,面貌焕然一新,老年人很是满意。
架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朔里镇为民服务中心作为面向全镇居民的综合性服务站点,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这里不仅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还承担着收集群众意见、反馈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朔里镇第一代表小组活动室就坐落于此。该活动室入选全省首批人大代表活动室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成为联系群众、服务民生的前沿阵地。
代表小组活动室门口张贴社情民意收集“二维码”,群众扫码就可以点对点找到人大代表,交心互动、建言献策。2024年以来,通过“线下+线上”“进站+扫码”“固定+流动”等形式,累计征集民生实事项目意见建议93条。镇人大主席团将收集上来的意见建议分类整理,票决通过矿业社区幸福村健身广场、沈集村土楼巷道硬化、朔北社区巷道硬化等民生实事项目。
目前,朔里镇着力打造以镇第一代表小组活动室为核心,矬楼、葛塘两个片区的代表小组活动室为主体,其余11个村(社区)代表联络点为补充的网格化联络体系,使代表与群众心连心,实现“小站点”撬动“大民生”。
一审:张纯一
二审:周金群
三审:张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