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大新闻 / 人大要闻

发挥人大职能优势 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战新产业发展报告

阅读次数:78 作者: 财政经济(预算审查)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7-04
[字体:  ]

上周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中提及的产业规模“十四五”期间呈逐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令人振奋。

战新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这一领域进展,将相关工作纳入2025年度工作安排,自4月份以来,由副主任赵德志带领财经工委和财经委委员、部分企业代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个别交流等方式,了解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听取意见建议。

调研情况报告认为,我市战新产业产值“十四五”年均增长15.3%,占规上工业比重从“十三五”末21.5%提高至2025年1至5月的28.4%,超“十四五”目标0.4个百分点。全市战新产业企业数由2020年的123家提升到2024年底的176家,数量提升43.1%,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逐步壮大、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四个方面。

产业规模方面,今年一季度,战新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7%,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延续良好发展态势。8个战新产业中,6个产业实现正增长,其中,生物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分别增长86.5%和36.8%,增幅居前。2021年至2024年,新能源产业连续4年实现正增长,产值占比由1.6%提高至7.2%。

集聚效应方面,我市围绕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及其他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组建专班、强链补链,培育引进中基电池箔、国轩象铝、银邦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一批“链主”企业,奇瑞高速电摩、融汇化工、先导科技等项目签约,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两大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蓬勃发展。今年1至4月,四大优势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4%,同比增长6.8%,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2.5个百分点。濉溪县高端铝基复合材料、杜集区矿山机械装备两个产业集群分别获评国家、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淮北临涣化工园区跻身“中国化工潜力园区十强”。

创新能力方面,2024年新认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2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7家,创建“绿色和精准合成化学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安徽省铝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获批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新增省级“三首”产品13个、省级新产品34个。深化产学研合作,主动对接中科大、上海交大等20余所高校,开展产学研项目418个,安徽紫朔环境工程等3家企业成功“揭榜挂帅”省制造业重点领域攻关任务。

发展环境方面,设立“淮北人才日”,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0个,选派21名“科技副总”服务企业。建成县区人才飞地3家、企业人才飞地5家,“研发在外、转化在淮”模式务实推进。修订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清单》,积极争取省级资金支持,获批2025年度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专项资金1886万元,省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补助类事项实现“免申即享”。壮大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设立并运作新材料、金通二期等15支产业基金,落地总规模10亿元的新能网联产业子基金,成为皖北地区唯一设立该子基金的城市。围绕重点产业、企业、金融机构及研发机构,搭建产需对接、融资对接和科企对接等平台,适应战新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基本形成。

“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新兴产业培育、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现成效有目共睹,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审议时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下一步,要科学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引领推动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集群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后,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发言情况,结合调研报告,整理形成的审议意见及整改清单,经常委会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后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

一审:黄海博

二审:段传彬

三审:赵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