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监督工作 / 调研视察

关于全市学前教育工作调研情况的汇报

阅读次数:11190 作者: 淮北市人大 发布时间:2018-05-07
[字体:  ]

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郑红献

(2018年4月23日)

 

主任会议:

根据常委会2018工作要点和我委年初工作安排,我委于4月10日,组织教科文卫委员会成员,在分管副主任金文的带领下,对我市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我市学前教育的开展情况,对进一步做好全市学前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做了前期准备工作。

一、我市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

从2011年以来我市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1所,实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4所,投入资金1.58亿元。2017年,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出台并实施了《淮北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确定了我市学前教育2017至2020年的发展任务。

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293所,在园幼儿76124人,教职工4487人,专任教师3205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3.4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81.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均高于《安徽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达到90%和80%的目标,“入园难”得到进一步缓解。

2017年,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明确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新建幼儿园20所,改扩建幼儿园4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

(一)进一步扩大幼儿资源供给

一是继续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年,我市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所,计划投入资金1920.6万元。全年实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所,完成投资2449万元,超额完成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制定的年度目标建设任务。

二是进一步加大小区配建幼儿园移交工作力度。按照《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新建住宅区配套建设教育设施的通知》,市教育局积极跟踪、协调,加大小区配建幼儿园移交工作力度,对不配合移交工作的开发单位,协调相关单位暂缓办理该开发单位的相关业务,在资质审查时予以扣分或作出相关处理,确保配套幼儿园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小区配建幼儿园52所,其中公办园25所,普惠性民办园13所,非普惠性民办园1所,其余13所在建尚未移交。

三是进一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定期开展市级一类园和优秀民办园评估,截至目前,我市拥有省级公办一类园1所,市级公办一类园20所,市级优秀民办幼儿园19所。多层次办园格局初步形成。

(二)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及时补充幼儿教师。按照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完善幼儿园工作人员聘用制度,充分调动幼儿园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2017年,濉溪县和烈山区分别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招聘在编幼儿教师80人和44人。

二是加强幼儿园园长、教师岗位培训。市、县(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幼儿园园长、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培训,通过继续教育、个人进修、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岗位培训。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市教育局每年都专项列支20万元用于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业务培训,每年对园长、教师培训人数达300名,大大提升了园长、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三是加大学前教育教研力度。利用短期集中培训和“国培计划”,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培训。500多人次参加全国名师课活动,40多位园长参加北京许卓娅创意戏剧课程研讨会,组织600名幼儿园教师参加教学观摩活动,参与研讨会的幼儿园教师近1000名。

(三)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

一是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扶持。统筹国家和省级资金,引导更多的民办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2017年,共完成投入“扩大资源”类项目资金2449万元,进一步扩大了我市普惠性幼儿园的规模和覆盖面。

二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全覆盖。2017年,学前教育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2538人,资助资金300.2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幼儿929人,资助资金139.35万元,做到了贫困生资助全覆盖、标准最高档、对象无遗漏、项目可叠加、结果有记录。

三是推进办园体制改革。为了充分发挥小区配建幼儿园的作用,有效解决学龄前儿童“入园难”问题,我市积极探索小区配建幼儿园“公建民营”新模式,淮北市龙溪水岸小区、紫禁城小区配建幼儿园通过“公建民营”模式获得了成功。

(四)进一步提高办园质量

一是抓示范园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办园质量,发挥省、市一类幼儿园和优秀民办幼儿园应有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带动全市公办、民办幼儿园全面提升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以省、市一类幼儿园和优秀民办园申报评估为抓手,促达标、促提升,促各级各类幼儿园梯次发展。

二是强化民办园的有效监管。严格执行民办幼儿园年检制度,督促民办幼儿园端正办园思想,规范办园行为,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办园水平。积极开展民办幼儿园、看护点重点督查,2017年,对全市200余家独立园、附设幼儿班、看护点进行了督查,共督查出无证园20余家,4家不符合办学条件,给予了取缔。

三是探索扩大优质幼儿教育资源新途径。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办园或开办分园,缓解优质幼儿教育资源不足的压力,解决入园难的问题。目前,市一幼与市二幼分别开办了4个分园;市商幼集团也已经拥有4个园区。这些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在全市学前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也大大提升了我市幼儿园整体办学水平。

四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幼儿活动。我市紧紧围绕“游戏,点亮快乐童年!”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通过开展系列宣传和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提高广大家长、幼教工作者的法规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学前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量总体不足,根据一年级招生数和在园幼儿人数,据测算,目前我市幼儿学位缺额至少在8000个以上,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这个缺额将更大。尤其是主城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对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同时带来资源结构性短缺。

(二)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待遇亟需增加和提高。幼儿教师严重不足,由于没有编制和财政来源,大量聘任的代课教师工资只能从办公经费和保教费中支出,待遇非常低,导致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难以留住优秀人才。以一幼为例,该园有30个教学班,在园幼儿1240人,在编在岗教职工仅有56人,师生比达1:23,远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在1:5至1:7之间,而该园自聘的教师68人,工资只有1380元,略高于淮北市最低工资标准。

(三)国有企业幼儿园移交难度大。截至目前,仍有部分配建幼儿园未移交,按照规定,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应无偿交给政府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制民办幼儿园。根据《关于安徽省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皖国资改革〔2018〕15号),国有企业幼儿园应于2018年年底前集中管理、改制或移交给政府。目前我市有淮矿集团和皖北煤电集团两家国有企业办幼儿园近20所,移交给政府操作难度大。

(四)学前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由于缺乏经费投入,绝大部分公办园处在一个苦力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就连一幼也是如此。特别是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附属幼儿班,完全依靠收费来维持园所正常运转,由于收费低,办园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园舍、设施达标率较低,且只有幼儿活动室,没有必要的功能室,卫生条件较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严重制约了我市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做好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工作,不断增加公办园的数量。统筹规划学前教育机构布局,将学前教育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学前教育规划布局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结合起来,尤其是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解决城区入园难的问题。

(二)多种形式扩大优秀学前教育资源。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办园或开办分园,缓解优质幼儿教育资源不足的压力。整合社会资源,激活民间资本,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宣传力度,把外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引进来,全面提升我市民办幼儿教育的水平。

(三)落实各级政府投入责任。落实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建议政府加快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和提高教师待遇。

(四)稳定幼师队伍,提高保教水平。针对幼儿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建议市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在编制紧缺情况下,合理统筹使用指标,加大幼儿教师招聘力度,满足全市幼儿教育的现实需求。寻求同淮师大、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合作,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养、培训长效机制,以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科学保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