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117号建议)关于聚焦污染防治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建议

阅读次数:3279 作者: 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9-04-13
[字体:  ]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强学习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以中央、省环保督查及“回头看”为契机,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落实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不断强化环境监管,持续深入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各项工作,加强了环境日常监管,对中央和省环保督查及反馈意见问题加强了整改。通过全市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的不懈努力,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保工作初显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1、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仍有待加强。经过近年的重拳整治,辖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有目共睹,但空气质量PM10和PM2.5监测数据离目标任务仍有距离,涉气项目的治理仍不够深入和彻底,投机取巧、死灰复燃的苗头仍时有显现。

2、水污染防治有待持续推进。按照省、市关于加快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的要求,我市今年启动了雨污分流工程,但目前仅在主城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区域开展了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离省、市要求的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尚有一定差距。

3、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仍有待提高。经过近几年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较以前有了极大改善。但由于农村没有污水管网,不能实现雨污分流,污水直排至河道,致使水体污染严重。虽然今年又实施了农村改水改厕工程,但改厕后的实际效果与群众期望值有一定差距,加之宣传引导不够,群众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居住环境仍然较差。

4、环境监管网格化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镇、村居环境监管网格基本已建立,各级网格也已明确责任到人,但网格化监管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5、工业集聚区污染防治任务仍然艰巨。园区还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污染治理主体责任不落实、园区管网不完善、处理工艺和废水类型不匹配等突出问题。

6、环保基层执法队伍需进一步加强建设。近年来,基层环保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总体看,在基层仍然存在人员总量偏少、执法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

三、建议

1、全面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加大电力、水泥等重点行业烟气治理设施监管,确保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围绕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体系,不断优化城乡路网结构,落实公交优先原则,鼓励绿色出行;持续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积极推进清洁取暖和“煤改电、煤改气”;开展大规模植树绿化活动,积极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全面加强扬尘综合治理,建筑工地内裸露土堆、物料堆场全部完成覆盖等防风抑尘措施,建筑工地和拆迁工地要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安装车辆冲洗视频监控系统。

2、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要认真落实河长制,加快黑臭水体整治进度,各级河长要全面深入各自河流展开巡查,并进行巡查登记。严查入河排污口、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做到排查到位、整治到位,并结合环保治理、防汛等工作实际,开展河道清淤,促进水质改善。

3、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污水传输管网建设进度,确保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实现全覆盖。结合棚户区改造,道路施工等工程,做到统一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实施,逐年完善。并坚持质量为先的原则,严格工程建设标准,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并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健全反馈渠道。倾听群众心声,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成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益处,营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4、加大监督检查和追责问责力度。充分发挥环境监管网格化的作用,进一步落实好属地管理职责,定期巡查、深入排查,确保环境监管不留死角。并采取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强化督导检查,坚决防止问题反弹。要加强统筹协调,促进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凝聚合力实施环境问题整治。要通过加强部署、责任到人、广泛宣传等方式,落实责任。对工作不作为、乱作为、整改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力、敷衍塞责、进展缓慢的及时约谈通报,对弄虚作假、拒不整改的严肃处理。

5、加快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通过优化园区布局、强化规划和规划环评管理、建立严格的园区项目准入机制等措施,从源头防控污染;明确责任体系,落实园区管理机构“一岗双责”,明确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和生态环境部门监督责任;从规范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完善政策标准和强化责任等方面,全力排查整改突出问题,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6、加强基层环保队伍建设。充实一线执法人员编制和数量,进一步明确各镇和街道办事处环境监管职责,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环境监管职责落实到位。同时,强化对新招录人员的专业素质把关,选择环保专业科班出生并有实际环保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到环保队伍,尽量避免使用非专业人员,不断优化环保队伍人员结构,并通过加大环保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