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监督工作 / 调研视察

关于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阅读次数:14515 作者: 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9-07-30
[字体:  ]

关于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郑红献

2019610日)

 

主任会议:

    5月23日,教科文卫工委实地调研了位于凤凰山开发区内的一家食品生产企业、相山区智慧监管平台和淮师大老校区食堂,听取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同志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调研侧重于强化源头防控、学校等人员密集单位食堂整治和餐饮业食品安全水平等方面。

    一、基本情况及做法

    全市有食品生产经营等相关企业(单位)2.8万余家,其中农民合作社1323家,在册家庭农场3675家,食品生产企业256家,食品经营单位14502家,餐饮单位8214家(包括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320家)。但食品产业总体规模较小,业态多样,各种新业态还在不断出现。2018年荣获“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在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我市位列第四名,获全省通报表彰。

    (一)坚持党政同责,推动落实属地责任

    一是落实党政同责。出台《关于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意见》,明确了党委领导责任和政府行政责任。是强化工作部署。《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均明确提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出台《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年度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等工作文件。实行目标管理。食品安全工作分别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每年签订《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四是严格督查考核。平时加大重点工作调度和督查督办力度,年末制定食品安全考核评价方案,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二)紧盯关键环节,着力防范安全风险。

    1、强化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一是落实源头监管制度。全面落实农兽药使用管理、生产档案管理、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管理和产地准出管理(自律性检测)等各项源头监管制度。二是实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衔接工作的通知》。全市规模以上蔬菜生产基地、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单位基本实施了产地准出制度。三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制定《加快推进淮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追溯平台应用实施方案》,引导企业接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我市3家企业已顺利接入省级追溯平台。是实施源头治理工程。出台《淮北市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工程实施方案》,重点开展“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药经营、生猪屠宰、兽用抗生素和水产品等整治行动,对全市种植、养殖和加工、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整治。

    2、强化学校等人员密集单位食堂整治。一是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每年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学校等各类食堂隐患排查治理和联合执法活动。2018年以来,共检查问题整改食堂、托幼机构食堂等重点食堂300余家次,分别进行约谈学校责任人、下发整改通知书、立案查处,对无证经营者坚决取缔。二是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对中小学校长、各类食堂负责人、食品加工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培训。赴合肥等地现场参观学习,提升相关人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从业水平。三是实施学校食堂升级改造工程。坚持示范引领,逐步推进提高的原则,逐步完成学校食堂改造升级。2019年学校食堂“明厨亮灶”比例将达到95%。四是强力推进食堂规范化管理。市政府出台《淮北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严令促规范严查抓落实”十条规定》,实行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严格按照《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落实学校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着力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全面推进风险分级管理。完成全市持证餐饮单位(含各类食堂)的风险分级评定工作,加强对风险餐饮单位的检查力度。二是实施示范创建工程。持续推进小餐饮示范创建,完成隋唐运河古镇美食城等餐饮群和小餐饮示范街建设,相山区荣获全省小餐饮示范创建先进单位。三是开展食品安全抽检。2018年,我市抽检合格率处于全省前列,抽检结果在淮北日报、省局和市局网站公示,不合格产品均按规定进行处置。四是规范网络订餐行为。出台《关于开展网络订餐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共检查入网餐饮服务单位2654家次,对美团等网络平台进行约谈,查办线下餐饮单位案件12起。畅通投诉举报平台,去年以来,对涉及食品的投诉举报,均依法核查处理并及时反馈。

    (三)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稳步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根据《淮北市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了淮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目前正稳步推进落实“三定”规定及食品安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刑衔接机制。出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行刑衔接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规范。牵头建立了淮北、宿州、蚌埠三地食品稽查协作区,并签署相关协议。实现食品监管与公、检、法之间,以及市际之间的相互衔接与配合。三是增强整治合力和法律威慑力先后组织开展了“网剑”行动、亚硝酸盐“百日整治”等10多项联合执法行动,去年以来,查办食品药品一般程序案件369件,移送公安机关涉刑案件20件。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虽然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食品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1、宣传教育力度仍需加大。部分市民对《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不多,宣传范围局限在3.15消费者日活动、举办的食品安全宣传周,以及媒体披露的食品安全事件等方面。

    2、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少数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不讲诚信,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太低,起不到震慑作用。

    3、监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现有监管队伍的业务素质不高、监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的情况比较突出,技术性违法隐蔽性大,传统监管方式难以满足监管需要。

    4、学校周边及工地食堂管理难。学校及建筑工地周边流动饮食摊点流动性大,无证经营多,从业人员多数未经健康体检,难以有效监管。

    三、几点建议

    1、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防范能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分辨能力。大力倡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树立诚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增强主体意识,提高信用水平,使依法经营、规范生产成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觉行为,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通过新闻媒介、网络或短信等形式及时将各种不合格食品信息公告大众,使全社会及时了解食品监管动态,自觉抵制拒绝。

    2、把好源头关口,加强对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深化食品风险分级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全环节、全过程追溯体系。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市场准入标准,实施资格强制认证制度,引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发挥好农产品检测站点的作用,扩大检测范围,增加随机抽样检测的次数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

    3、推动信息共享,着力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实施“黑名单”公布制度,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以政府大数据政务平台建设为契机,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电子追溯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和监管科学化水平。积极应对食品安全监管新形势,创新监管机制和手段,切实加大对网络订餐、食品微商、农村集体聚餐等领域的监管力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探索完善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全面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建设,提高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

    4、坚持打防结合,持续发力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要求,继续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打击非法添加、制假售假、违法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等严重违法行为。对涉及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及监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依法严管重罚;对各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要及时立案查处,从严、从重、从快进行处罚,并对查处重点案件依法进行公开爆光,对违法分子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重点净化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环境,特别是流动小摊贩的治理,逐步完成对流动摊贩从业人员身体检测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