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公领 陈琦
3月13日,央视新闻频道《春天的中国》特别节目摄制组走进相山区曲阳街道黄里社区,以直播的方式为全国观众展示了黄里漫山杏花盛开的秀美景致。在当天下午3点播出的《新闻直播间》栏目中,《春天的中国》摄制组用近2分钟的时间,运用航拍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示了黄里的杏花美景和游人赏花的情景,并对黄里杏花的历史、现状及黄里杏花文化旅游节的举办情况进行了介绍,让全国观众领略了黄里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
而这醉人美景的背后,离不开人大代表周文萍等提出的“举办黄里杏花节”的建议,凝聚着相山区人大常委会的督办力量。
代表为民履职代言
黄里风景区位于淮北市相山区曲阳街道黄里社区,面积约630余公顷,其中山坡地304.3公顷,果园林地227.1公顷,老林地面积3.6公顷,村庄96.1公顷,至今基本保持原生态良好自然环境,是距市区最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富有魅力的待开发的“处女地”。然而,守着这得天独厚,祖辈们留下的丰厚自然遗产,世代居住在这里的黄里百姓,却既喜也忧,喜的是,家门口就是天然“大氧吧”,出门就是“大花园”;忧的是,黄里景区知名度低,进山道路泥泞,配套设施跟不上,陷入了“景好也怕开发难”的窘境。
周文萍,土生土长的老黄里人,同时,也是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说起周文萍,黄里人无不伸出大拇指大加夸赞,不仅因为是她当过村里的计生专干,承包过果林,开办过养殖场,是一个样样精通的“女能人”,更是因为她是个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倾心集体事业的“热心肠”。“守着金窝窝,却不能变现”,周文萍和村里的乡亲们一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外地学习考察,周文萍认识到,搞景区开发必须一要有资源储备,二要有资金开发,黄里山区资源丰厚,缺的就是大量的资金,乡亲们世代都是农民,单靠村集体自身力量,根本不可能实现。“必须转换思路”,多年的人大代表履职经历让周文萍心里有了准头:自己是乡亲们选出的人大代表,现在乡亲们有了难题,何不用人大代表的身份建言党和政府,为乡亲们解决心头之忧哪。带着这个念头,周文萍找到了相山区曲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张如军,张如军听明白周文萍的来意后,当即表示支持。在相山区十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周文萍领衔提出了关于举办“黄里杏花节”的建议。在相山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她又领衔提出了关于提升“黄里杏花节”品牌的建议,以期通过举办“黄里杏花节”活动,撬动景区开发建设的大规划。
人大督办建议落实
开展绿色生态旅游开发、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是践行“绿金淮北﹒品质相山”理念的具体举措。关于举办“黄里杏花节”的建议一经提出,就迅速引起了相山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相山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多次组织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区人大代表前往黄里山区实地调研,并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认真听取意见建议。通过调研和座谈,相山区人大常委会认为,黄里山区自然资源禀赋丰厚,历史文化悠久,山区特产的“笆斗杏”品质上乘,石榴等水果种植规模连片,加上地理位置优越,搞旅游开发市场价值潜力巨大。杏花花期只有一周,要在短期内办好活动,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相山区人大常委会为此专门召开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区政府文化旅游体育部门的活动筹备情况汇报,要求有关单位加大宣传力度,丰富活动形式,提升活动品牌形象,同时,做好旅游富民相关工作,带动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016相山·黄里杏花观赏节盛装开幕,让黄里杏园——这块未曾开发的旅游处女地初露真颜,惊艳四方。2017年3月初春时节,第二届黄里杏花文化旅游节如期与游客见面,此次黄里杏花节针对第一届杏花节娱乐活动少、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新增了“最美杏乡文化展”、“青少年才艺展示”、“杏乡摄影展”、“图书漂流”等活动,完善停车场、公厕等设施20余处,吸引了游客10余万人次,带动黄里当地经济收入200余万元。中央电视台《美丽中国》栏目、新华网等中央以及省市媒体对黄里杏花节进行了跟踪报道,进一步提高了黄里风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政府落实规划建设
随着黄里景区对外成功地宣传推介,前来考察投资的外商纷至沓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必须规划先行。为此,相山区人大常委会又未雨绸缪,提出规划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为投资商设定生态旅游开发的红线:黄里风景区规划建设要与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相协调,必须满足旅游活动的需要,应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协调的风格,因此作为景区的人工设施规划,应以强调自然景观的真实性、完整性为首要,各类人工设施作为开展旅游活动的辅助性设施,应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不可喧宾夺主,既不应破坏原始的自然景观、自然生态,亦不应成为新的人文景观。
目前,在相山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相山区政府已将打造黄里“AAAA”级生态旅游风景区列入相山“全域旅游”规划的重点项目,相山风景区建设规划已完成初稿。所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已经完成环境整治,全长5公里的高标准环山旅游公路已经铺设完成。区卫计部门在区域内新修建了15座卫生公厕。新申报的《淮北市黄里生态风景区废弃采石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现已通过专家组评审,待上级审批通过后,将逐步实施对黄里风景区山体绿化。黄里群众期盼多年的景区开发建设梦想,将通过人大代表的呼吁和各方面的努力得以逐步实现。
黄里百姓增收致富
相山区人大常委会在推进黄里风景区旅游开发建设的同时,积极谋划文化旅游与农业经济双向互动的发展模式,让传统的种植农业搭上了新兴旅游产业的快车,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连续两届举办“黄里杏花节”,让黄里这个昔日的小山沟一下子声名鹊起,前来赏花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但人多了,就餐又成了问题,许多游客只好到社区居民家中搭伙吃饭,相山区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建议区文化旅游体育部门和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为农户开通“绿色通道”,鼓励当地有条件的农家小院,积极申办农家乐餐饮项目;并对经营规模适中、卫生条件优良、游客口碑好的农家乐实行了项目资金补助。以上建议得到区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落实。
“黄里石榴笆斗杏,清汤菠菜都上贡”,黄里本地的民谣盛传着黄里笆斗杏、软籽石榴的美誉。为深挖传统资源优势的现代经济价值,相山区人大常委会在对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调研过程中,建议区农业部门和曲阳街道办事处一定要引导好黄里农业走“品牌化”发展之路,以“品牌农业”的“金字招牌”叩开市场销售之门,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目前,黄里笆斗杏已顺利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黄里石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同时,借助“互联网+”渠道,黄里农产品实现和网上全国各大电商平台对接,2017年,黄里笆斗杏、石榴等农产品正式上架京东商城-中国特产馆-淮北馆,此外黄里农产品还占据着周边凤凰山水果市场、中瑞水果市场等专业化市场销售的头牌,有力地促进了黄里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相山区人大常委会还将展开调研督查,积极促成黄里“杏乡文化”底蕴与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的有机融合,加快推动黄里4A风景区建设,让更多游客来黄里“品杏福味道、赏杏福美景”,享受绿水青山带来的惬意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