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及民生、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统工程,对提升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有着重要意义。几年来,杜集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仍有几大问题亟待解决。
一、“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美丽乡村”建设重居住条件、环境改造,轻人的素质培养,文明程度、文化建设滞后。目前的美丽乡村建设比较注重农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的改造,村民的生活条件虽然快速提高了,但村民的素质培养、文化建设滞后,文明程度不高,农村脏乱差问题仍然突出,垃圾随处乱丢、污水随意排放、赌博搓麻盛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生活陋习随处可见,家庭矛盾、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
2、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当前我区试点村的基础设施相对健全,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还很落后,电线管道铺设杂乱。村庄的生活污水尚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或渗漏到地下,部分村内道路尚未完全硬化,公园、绿地、健身场所缺乏,大部分村庄没有消防栓或消防井等消防设施。
3、“美丽乡村”建设后期管护不到位,管护资金严重缺乏。由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没有后期管护,管理机构没有设立、管理人员缺乏、各级财政没有列入管护资金,光靠镇级财政难以为继,因此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导致部分美丽乡村建成后几年脏、乱、差依旧。
4、“美丽乡村”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弱、发掘不深、利用不够。在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发掘和利用力度较弱。因无序开发,致使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在村庄整治和迁建中消失,为数不多的人文典故、地域风情、民间习俗、民间技艺等历史文化遗产频临失传。
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政府要强力实施规划引导,做好“四个坚持”,“四个统筹”。“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应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规划超前、全覆盖、可操作,原则指导与刚性约束相结合,有序推进、分布实施;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体现不同自然村的特色,适合不同自然村的发展水平;三是坚持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之间道路、水电、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性事业的发展差距;四是坚持可持续、统筹协调发展。首先要确保农民长久拥有土地资源,其次要巩固、扩大农村集体经济。
“四个统筹”:一是统筹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委会、自然村四级规划;二是统筹村民住房及环境、生产及生活条件改善与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相配套;三是统筹建设项目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掘、利用相协调;四是统筹“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近期、中期与长期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政府要承担投入主体,着力重点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道路建设、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及后期管护五大问题。各级政府每年要拿出一定数量的城市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乡镇(街道)、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向周边乡村延伸。一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其他筹措渠道集资为辅,引进、采用现代先进科技,分期分批、逐乡逐村,解决农村的安全饮水及污水排放问题,改变农村“饮水卫生不达标、污水横流”的现状,提升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二是采取多种方式分类分级对农村生活生产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除了不可降解的部分外,其他很大部分是可回收的有机物,可采取“村收集、镇运转、区处理”的整治模式,建立村垃圾收集点,镇垃圾转运站,区垃圾处理厂,减少投资成本,美化村庄环境,优化人居环境,使农村卫生保洁形成长效机制。三是各级财政设立专项管护资金,确保建得成、管得好。
3、政府要依法保护、合理挖掘、有序利用好乡村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是稀缺和不可再生资源,许多历史文化古村落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不能没有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为依托。要严格按照有关历史文物保护法规,把古村落、古街巷、古宅、古树,特色民居建筑、名人故居、红色遗址等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文化遗产,列入“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强制性保护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保护。把这些“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独特的村落历史文化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中进一步深入挖掘、有效利用。
4、“美丽乡村”建设要发动、组织和依靠农民群众,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引导农民提高文明程度。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指导推动科学规划村庄布局,有效整合空间资源,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历程中,培养农民现代社会生活理念,引导农民提高文明程度。倡导农民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讲法制的理念,用良好的民风、村风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丑陋习俗,培养农民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适应“美丽乡村”建设。
5、统一规划集中整合供电、供水、供气、电信、移动等线路管网,改变现在各自为主、乱搭乱扯的现状。采取政府统一组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协调、管网产权或管理单位全面普查的方式,全面摸清村庄内供电、供水、供气、电信、移动等线路管网的坐标。按照村内巷道走向统一立杆、集中悬挂,严谨各自为主、单独立杆、私拉乱扯、树上悬挂,并制定相关制度规定,对不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求进行私立乱搭乱扯的行为进行劝阻,为村民提供尽可能完美、舒心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