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道)人大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杜集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加强基层人大工作和建设的部署要求,以镇(街道)人大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强化联系指导,支持依法履职,有效推动了全区镇(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以“两室”建设标准化为抓手,注重基础,强化管理。硬件设施配套完善。按照镇(街道)人大主席团(工委)办公室“十有”、代表小组活动室“九有”标准,投人奖补资金60余万元,高标准建起了3个镇(街道)人大主席团(工委)办公室和13个代表小组活动室,配备了桌椅、电脑、档案柜、打印机等办公设施,“两室”建设全面达到标准化,为全区300余名区镇(街道)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了阵地。同时,坚持“建、管”并重,探索开展代表轮流“坐班”“接待选民日”等活动,促进了代表小组活动室由“建好”向“管好”“用好”转变。标识、制度规范统一。采取“标准、内容、制作”的“三统一”方式,统一制定完善了联系选民、述职评议、建议办理、代表小组活动等多项制度,规范制作了代表工作室标识和群众来信来访记录簿、代表活动记录簿等资料,力促镇(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人员、经费保障到位。争取区、镇(街道)党(工)委支持,配齐配强了镇(街道)人大(工委)主席(主任)、副主席,调整充实了镇(街道)人大工作人员,确保镇(街道)人大有人干事。将镇人代会经费、代表活动经费、人大工作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予以重点保障,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 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强化指导,规范履职。加强联系重指导。区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镇(街道)人大会议,定期开展督促检查,评比工作成效,推进镇(街道)人大工作齐头并进、均衡发展。落实常委会领导包保、联系镇(街道)人大工作制度。加强对法定会议、主席团工作、代表活动的精准指导,提升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组织镇(街道)人大主席(工委主任)赴全国人大培训基地进行集中培训,坚持镇(街道)人大主席(工委主任)列席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有效提升了镇(街道)人大主席(工委主任)的履职能力。强化考核重奖惩。区人大常委会修订完善了《杜集区镇(街道)人大工作考核办法》,将工作内容以百分制形式量化为5个方面22项具体任务,实行日常督查考核和年度考评相结合,从机制上引导和激励镇(街道)人大抓主业、促规范、创特色,促进了镇(街道)人大工作的有效开展。
范履职重实效。区人大常委会把推动镇(街道)人大依法、规范、有效履职作为工作重点,出台《关于规范镇(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施意见》,从依法开好镇人代会、认真开展闭会期间工作、促进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开展代表小组活动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要求。近年来,镇人代会一年“两会制”得到较好落实,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会议符合法定程序,议题贴近工作实际,时间得到有效保障。段园镇首次开展政府副职在人代会上向镇人大代表述职并接受代表测评、朔里镇在人代会上组织代表对站办所及驻镇单位开展满意度测评等做法,有效丰富了镇人代会的内容。同时,全区各镇(街道)人大围绕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法治建设等重点工作,听取讨论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和工作评议、组织代表视察,推动了相关工作落实和问题的解决,监督工作效果得到明显增强。
以代表履职常态化为抓手,搭建载体,激发活力。抓学习提素质。区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代表履职培训工作,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保障,着力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先后组织区镇人大代表赴全国人大北戴河培训基地进行轮训学习,举办区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邀请区人大代表常态化列席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各镇人大也有计划地对镇人大代表开展了履职培训,不断增强了代表的履职责任感,提升了代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抓活动增活力。坚持以代表小组活动为载体,组织代表包帮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并通过开展代表“亮身份、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代表向选区的选民述职,推进了代表履职常态化。全区400余名市、区、镇人大代表包帮贫困户总户数达1800余户,通过开展结对帮扶、产业帮带等措施,较好地发挥了代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代表力量。各镇(街道)人大组织近百名代表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的评议与监督,增强了代表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区人大常委会还健全完善了代表履职激励约束和劝辞退出机制,对受到党政纪处分的代表进行劝辞。及时宣传镇(街道)人大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广乏宣传人大代表听民声、提建议、解民难的履职事迹,展示代表新风采,激发代表履职新动力。(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