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杜集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建议办理是否落实、建议代表是否满意为标准,始终把办好代表意见建议作为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增强履职实效的有效措施,做到勇于负责不推诿、落实责任不拖沓、兑现承诺不落空、严格程序不走样、紧抓在手不放松。通过抓实“五个环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使代表建议件件有着落,取得了良好效果。
抓实“提出”环节,做到“三个注重”,力求代表建议“提”有分量。代表建议质量高不高,直接影响办理结果。为提高代表建议的质量,确保代表建议提有分量,区人大常委会做到“三注重”:一是注重学习提升能力。每年年底前,区人大常委会利用代表向人代会会议期间集中提交建议的时机,及时组织代表围绕建议写作进行有针对性培训。重点学习如何选题、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央、省、市、区有关政策文件,保证代表所提建议既 “通天线”,又 “接地气”,便于操作。二是注重调研掌握实情。针对部分基层代表所提建议“大”“ 空”,反映的问题和情况不翔实、不具体,甚至出现应付了事、“临时凑数”的情况,区人大常委会明确要求,代表提建议要事出有由、言之有据、行之有效,未经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的不作建议提。每年年初代表大会前两个月,作为代表建议专题调研时间,并制定下发工作方案,跟踪督查。三是注重审核保证质量。对区十届人大代表会前所提的建议,先由全区13个代表活动小组提交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把关,由主要领导签字后提请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审核。代表联络室从政治、内容、格式等方面对所提建议梳理归类,能合并的合并,对需要完善的修改完善,对脱离实际或与政策法规相抵触的建议不予提交,对代表个人有关诉求以群众信访等方式办理,确保代表建议件件质量高、分量足。
抓实“交办”环节,做到“三个及时”,力求代表建议“办”有责任。代表建议交办及不及时,直接影响办理效果。每年区人代会结束后,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主任会议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行研究,提出交办环节上要做到“三个及时”。一是及时明确重点建议。每年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对人代会期间代表所提建议进行筛选,提出重点建议办理意见并提交主任会议研究,由主任会议成员领衔重点进行办理。二是及时进行任务分解。每年区人大常委会会同区政府及时召开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会议,对人代会期间代表所提建议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建议办理的具体部门、牵头部门,落实承办部门、责任人、联系人以及办理时限等,把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全部交办到位,使交办工作不留空隙。三是及时跟踪落实。督促各承办单位成立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承办委室协同办的工作机制。对办理难度较大、涉及面较广的建议,明确主要承办单位或协办单位,把办理职责落实在行动上,保证了“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共同办好事”,较好地避免了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
抓实“督办”的环节,做到“三个到位”,力求代表建议“督”有效果。建议办理既要注重满意度,更要注重问题的解决,提升办理实效,以促进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的解决。在抓实“督”的环节上,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督办、督查“回头看”、考评三个到位,切实提高代表建议“解决率”。一是督办到位。针对能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大督办力度,通过组织开展调研视察,促办理、造影响,推进建议落实。如对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建议办理时,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会同区委督查考核办公室进行全面督查督办,推动文明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形成人人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局面。二是“回头”到位。为提高代表建议办理成效,推进代表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的解决,2020年,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对2017年至2019年承办115件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开展“回头看”。内容包括办理工作到位情况,承办单位分管领导是否与代表面商,答复件是否寄送给领衔代表及附议代表,93件A类办理件是否真正落实到位,22件B类办理件的进展落实情况,因受政策条件限制暂时难以解决C类办理件推进情况,向代表答复近期或年内解决的相关建议的落实情况等七个方面。通过“回头看”,切实消除代表建议办理中“重答复、轻落实”“已答复、未落实”等现象,达到办理一件、解决一类问题的目的,让代表对办理工作感到真正满意。三是考评到位。制定了《杜集区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分方案》,将建议办理情况纳入部门、单位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明确所占分值。每年按照区委考核领导小组的安排,区人大常委会抽调专人按照考核方案和评分标准,从领导重视、方案制定、建议办结率、代表满意度、选民知晓率等方面,客观评价区政府各部门及镇(街道)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工作开展情况,并将结果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抓实“沟通”的环节,做到“三个突出”,力求代表建议“沟”中理解。坚持把联系沟通贯穿于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全过程,力求“答卷人”既能准确把握理解“出卷人”的真正主旨意图,又能密切与“出卷人”的联系,增强其履职积极性和认同感。近年来,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办理代表建议过程中,主动加强与人大代表对接,做到办前有沟通、办中有面商、办后有回访,实现了由“文来文往、书面答复”向“人来人往、沟通交流”的全面转变。一是突出办前调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注重找准问题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推动办理工作取得实效。如在办理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王建国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支持淮北市高岳农业示范区转型升级的建议时,区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批示要求区农水部门组织调研论证,并提出具体意见。在农水部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制定了优惠政策,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规范了园区企业用地、用电、用水和垃圾存放管理,保障园区绿色发展、全面发展。二是突出办中沟通。树牢不沟通不算回复,不满意不算办结的理念,将办理与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代表,尽力做到当面沟通、直接沟通、及时沟通。部门承办的代表建议,全部一一上门征求了意见,并结合意见使之完善,让答复更贴民意、更暖人心。如在征求关于纵兆义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棚改安置小区物业管理的建议答复意见时,纵兆义代表提出了修改意见。区住建部门立即进行修改完善,一是在政策宣传上加大力度。重点加大《物权法》《合同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强化业主对物业管理、有偿消费的认识。二是在行业监管上进一步强化。依照服务标准及相关制度,加强对物业项目进行督查频次,针对问题加大整改力度,下发整改通知30余件,限期整改落实了28件。三是在物业管理上发扬民主。加强对镇(街道)物业管理业务指导,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委会,参考广大业主意愿,拟定物业管理合同,科学设定服务标准及收费标准。再次征求代表意见,得到了代表的高度肯定。三是突出办后反馈。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根本目的,紧盯紧跟,久久为功,切实抓好B类答复件承诺事项跟踪落实。如针对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朱兵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未征先塌土地复垦问题的建议,区政府坚持把采煤塌陷区治理工作摆上位置,科学谋篇布局,统筹规划引领,主动作为、创新举措,探索总结多种综合治理模式。全区通过申报土地整治、工矿废弃地调整利用、增减挂钩、土地置换等项目复垦方式,累计投入资金约8亿元,综合治理土地5万亩,占塌陷区总面积46%。同时因地制宜利用近1万亩塌陷水面打造东湖、朔西湖湿地公园。通过实施系列治理工程,极大改善了塌陷区生态及群众居住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抓实“公开”的环节,做到“三个拓展”,力求代表建议“公”要透明。人民代表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对代表建议的办理等知情权应当得到充分保障,但针对选民对代表建议的办理知晓度不够、关注度不高等问题,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创新公开方式,促进代表建议办理公开透明。一是拓展办理途径,尝试“网上办理”。为加强代表管理,促进建议办理,搭建代表履职服务网络平台,杜集区探索实行对代表建议的提出、审核、交办、督办、答复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实行网络化,除涉密内容外,承办单位对代表建议办理答复情况应同步向社会公开,代表和选民可以随时登录网络平台查看。二是拓展知情渠道,代表述职向选民公开。把代表建议的提出及办理情况作为人大代表履职、向选民述职的主要内容,重点克服了在述职内容上“重办实事”“轻提建议”“重提交”“轻办理”的现象,将代表根据选民意愿提出建议并督促办理情况,作为选民评价代表履职的主要依据。三是拓宽载体平台,完善公开机制。既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电视、政务公开栏等传统媒体公开,又注重利用人大网站、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公开代表建议内容、具体承办部门、办理措施及办理结果等,让人民群众更直观详细了解和监督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群众满意度、知晓率和透明度。(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