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监督工作 / 听审专项报告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专项报告

阅读次数:9123 作者: 财政经济(预算审查)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1-12-16
[字体:  ]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专项报告

——2021年11月25日在淮北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20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一)国有自然资源总体情况。

1.矿产资源。截至2020年末,全市已发现矿产56种,主要矿种有煤炭、铁矿、铜矿、水泥用灰岩等。其中,煤炭保有量48.52亿吨;铁矿保有量0.92亿吨;铜矿保有量11.78万吨;金、银矿以共、伴生矿为主,金矿保有量23.16吨,银矿保有量95.24吨;水泥用灰岩保有量2.36亿吨;硬质高岭土矿保有量2068.2万吨。

2.土地资源。根据最新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公布数据,全市国土调查总面积274140.06公顷。其中:耕地166310.23公顷,园地5881.33公顷,林地11708.22公顷,草地1407.55公顷,湿地52.0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2893.1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9350.3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4031.21公顷,其他土地2506公顷。2020年市本级共收储土地39宗,面积254.87公顷;招拍挂出让土地34宗,面积217.07公顷。

3.森林资源。截至2020年末,全市森林资源面积42950.2376公顷。其中,有林地32724.1978公顷、疏林地10.7558公顷、灌木林地2260.6317公顷、未成林造林地4998.7199公顷、苗圃地140.4公顷、无立木林地1245.8503公顷、宜林地1568.3521公顷、林业辅助生产林地1.33公顷。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率100%;全市湿地保护率达43.52%;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61‰;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

4.水资源。截至2020年末,全市水资源总量8.48亿立方米,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3.9亿立方米。

(二)国有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

1.突出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基本完成现行两规实施评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工作,形成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评估成果和数据底图、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成果。在全域内打造了“一带两翼三廊四区+”的生态空间格局,科学划定了“两区四类”农业空间,形成了集约有序的“1121”城镇空间。

2.树牢生态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开展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2020年我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50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2家矿山企业入围全国绿色矿山名录。二是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完成全市123处历史遗留废弃采石场(点)的修复、验收、销号工作,总投资约6.64亿元,治理面积767.47公顷。运用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推动泉山废弃采石宕口生态修复,着力破解资金、治理、安全三大难题,打造出市场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淮北模式”。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省政府主要领导和淮北市委主要领导给予肯定批示。三推进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工作。成功承办了自然资源部主办的部分省市矿山生态修复暨采煤沉陷区治理座谈会和省政府召开的安徽省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现场会,为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提供了实践案例。作为原国土资源部唯一推荐单位,淮北市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

3.履行所有者职责,全面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一是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扎实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2020年度累计清理处置2009-2017年间形成的批而未供土地5060.21亩,处置闲置土地834.70亩,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目标任务。同时,严守节约集约制度,严格建设用地标准,严把供地关口。二是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做好市辖区内东湖、沱河、北淝河上段(含四方湖)干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三是推进资产清查工作。按照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价格体系建设基础数据资料的收集工作,数据已上报省自然资源厅审核,将全面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清查工作。

4.注重森林资源保护,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管理。一是稳步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四级林长制工作体系建设和“五个一”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采石宕口绿化、国家森林公园、特色果品、智慧林业等七大示范项目建设。烈山区入选全省林长制改革30个先行示范区。二是超额完成林业增绿增效工程。2020年,完成营造林8.02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7.1万亩任务。完成“四旁四边”公路、铁路、河流绿化新建长度61.623公里,其中森林长廊示范段建设31.2公里。三是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管理。编制《淮北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实施绿金湖圆梦岛、连心岛驳岸治理和湿地植被修复工程,有力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四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守护餐桌”、“渔政亮剑”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检查经营场所2300家次,巡护鸟类活动区域、湿地、山场、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94处,破获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10件,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投入1200万元建设完成覆盖相山95%区域智慧林业一期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和智慧林业二期东山防火监控系统,实现火源的早期发现、蔓延分析,准确定位。落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开展2020年度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项目,防治面积约55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61‰。

5.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十三五”期间,我市水资源管理考核连续四年在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一年第三;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连续5年在全省位居优秀等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强化刚性约束,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强化总量强度双控,落实区域用水总量、强度控制指标,严格用水计划和用水定额管理。强化重点取用水户监管。每年完善和修订重点取用水户监管名录,实现重点取用水户计划用水全覆盖;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在线监控能力建设,全市累计安装在线监控点364个。二是加强多水源并用,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对火电等高耗水企业及用水水质要求不高的企业,严把审批关口,能使用再生水,一律不得开采地下水及地表水。大唐淮北发电厂及淮北申皖发电有限公司自筹资金,从污水处理厂到厂区分别铺设约23公里的再生水输送管网。2016-2020年,全市非常规水源利用量约2.34亿m3,其中火电企业再生水利用量约1.23亿m3。推动淮水北调水源置换工作。2020年全市关停自备水源井108眼,压采地下水约2300多万m3,配水工程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已全部置换为淮水北调水源。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在全省率先召开市级总河长会议。完成南湖省级示范河湖建设;全面完成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5条河流和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5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并通过省级审核。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土资源管理方面。

1.国土空间规划部分约束性指标尚未明确。虽然我市已按要求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初步划定工作,但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正式成果尚未出台。随着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的逐步推进以及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等约束性指标的下达,后续空间用地布局还需进一步的优化。

2.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因历年来采煤塌陷造成耕地减少量增加,加之国家及省、市重点工程占用,我市可开发复垦的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大。同时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皖北振兴发展战略,我市“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以及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项目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但我市可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稳定耕地数量较少,永久基本农田“占一补一”任务艰巨。

3.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强度较低。目前我市土地利用仍呈现较为粗放的形式,部分用地企业盲目追求较大用地规模,地方政府急于招商引资往往疏于管控,造成部分土地资源处于低效或闲置状态。不仅造成占补平衡等有关指标的浪费以及大量国有资金沉淀,还导致“增存挂钩”机制落实压力进一步加大。

4.执法力量相对薄弱。一方面基层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每个基层所只有工作人员1-2人,除了日常动态巡查和执法工作以外,还要承担乡镇政府临时安排的其他事务性工作,难以全部巡查到位,导致日常监管弱化。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项目违法用地问题依然突出。当前仍有一些政府主导的交通、公共设施、招商引资等项目用地,存在未批或未供即用等违法违规现象。

(二)水资源管理方面。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市城乡生活供水水源主要为地下水,由于地下水大量开采,造成市区及濉溪县城地下水超采,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我市为严重资源型缺水城市,境内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无稳定地表水资源,居民生活及部分工业生产基本都取用地下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市生活供水规模及管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生活供水量逐年增加。由于用水水源单一等自然及历史原因,我市西部水源地依然存在地下水超采现象,无其他稳定替代水源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地下水超采的形势依然严峻。

(三)森林资源管理方面。

1.绿化空间拓展困难。随着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的持续推进,全市国土绿化空间拓展困难,大规模的工程造林难以开展。

2.森林资源统计口径不一致。国土三调数据与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导致森林资源部分数据不一致。

3.森林经营水平有待提高。全市森林质量不高,生态功能偏低,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偏低,湿地保护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林业基础保障能力亟待提升。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监测等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5.林业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全市基层林业机构缺失,队伍不稳定,很多具体工作难以顺利有效展开,制约了林业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如何更好地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国土资源管理方面。一是强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在《淮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准实施后,以国土三调数据为基础,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全面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深化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自然资源、水务、林业等部门联合,全面铺开、分阶段推进全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落实自然资源所有者职责,按要求做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价格体系建设基础数据资料收集工作,谋划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二是强化资源保护力度。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淮北市委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北市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淮发〔2021〕23号),建立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和配套制度,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监管格局,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强化源头“控违”。三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做好矿山生态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工作,组织编制《淮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矿产规划为引领,以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二)水资源管理方面。一是继续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落实“四项制度”。紧紧围绕年度水资源管理和节水调水工作要点,进一步抓好目标任务及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二是坚持节水优先,持续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加快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等节水载体创建,全面提升用水效率。严格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以经济杠杆促进区域节约用水。三是强力推进淮水北调水源置换工作,加快淮水北调后续支线供水管网建设。加大自备井关闭力度,加快推进中深层地下水压采。

(三)森林资源管理方面。一是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围绕淮北地区特色,推动出台《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完善基层林长履责机制,强化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建立“林长+检察长”协调机制。二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继续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大力推进“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总结推广“森林进村庄、经果林进庭院”做法,积极培育优良乡土树种。在“七步造林法”的基础上,探索“经营、修复、提质、封育”八字诀,做大做强延伸我市石质山多目标经营和采石宕口覆绿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淮北经验。三是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用好国土三调成果,优化林地保护管理,依法依规做好林地占用审核申报工作。完成全市省级公益林区划成果核实,全面落实公益林保护任务。扎实推进年度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谋划智慧林业三期森林防火监控系统项目,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继续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古树名木保护、林业行政执法等工作。四是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积极推进湿地宣教馆建设,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展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和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严格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提高主动监测预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