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大新闻 / 工作动态

市人大财经委:专项资金使用审议意见办理实现“五个一”

阅读次数:1690 作者: 财政经济(预算审查)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4-28
[字体:  ]

2022年10月,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了专题询问,会后形成“加强政策统筹,突出支持重点”等四个方面审议意见和监督重点项目清单。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议意见办理工作,明确由市经信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7个部门配合,认真研究审议意见,制定工作措施,明确责任时限,监督重点项目有进展,审议意见办理实现“五个一”。

落实政策,兑现了一批奖补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兑现高新技术企业、重大专项、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奖补资金3598.88万元。支持外贸企业出口、开拓国际市场,兑现37家企业外贸政策项目资金843.28万元。将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8000万元从扶持产业发展资金中切出,专项安排至部门预算,兑现应兑未兑的工业经济转型、工业互联网发展及民营经济发展各项奖补资金。市经信局在组织开展项目申报的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效益评价、不重复支持”的原则,兑付2021年度投资类、增长增收等项目58个,资金3531.06万元;2021年度认定类、称号类项目84个,资金1572.35万元;2022年度认定类、称号类项目46个,资金1307.05万元。

强化统筹,建立了一张政策清单。加强政策统筹,去年10月以来,为破解惠企资金“小而散”问题,市政府明确由市财政局牵头,在对市本级现行奖补政策全面开展绩效评价的基础上,会同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等8家政策主管部门,对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奖补政策进行重新梳理优化调整,通过清理一批、优化一批和退出一批等方式,修订出台统一的《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该清单共6类58项,其中支持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政策18项,占比31%;支持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12项,占比20%。建立政策动态调整制度,每年一季度根据国家、省政策调整情况及我市产业发展状况,统一对政策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各部门不再单独出台,做到一张清单写清楚、全覆盖。

精准聚焦,改进了一系列支持方式。突出支持重点,在2023年产业扶持资金中,支持新建和技改项目、“四化”改造和专精特新发展、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的资金占总拨付资金84.6%;市市场监管局取消了认证认可、计量等奖补10条,新增了知识产权类奖补6条,专项资金使用的重点向工业投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等方面倾斜。突出结果导向,将政策资金兑现与亩均效益评价结果挂钩,同时参考企业财政贡献度、企业享受奖补金额不高于当年实缴税收等条件,重点扶持优质企业,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突出间接引导,增加了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一次性奖补”变“滚动式投入”。如对新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补由原先的一次性奖励政策优化为给予流动资金贷款最高100%贴息;对来淮创新创业的科技人才团队,市政府出资委托国有投融资平台作为出资人以债权投入或股权投资等方式予以支持。

简化程序,优化了一类奖补流程。落实《淮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免申即享”平台上线运行,最大程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搭建“一网、一库、一平台”,以“皖企通”平台为链接点,打通“淮北市免申即享平台”、“皖企通”、“涉企系统”、“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信息壁垒,通过“数据资源局+财政部门+涉企政策主管部门”协同方式,惠企政策拆解录入“皖企通”,目前平台发布惠企政策463条,其中免申即享政策76条。企业通过线上即可查询政策、申报奖补、资金兑付等,平台实现了称号类项目免申即兑。今年3月,淮波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通过平台兑现了310万元上市(挂牌)奖补。

注重绩效,完善了一套管理机制。制定印发《淮北市市级财政奖补类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奖补类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统一管理、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绩效的原则。实行零基预算,要求“先项目后预算后兑付”,项目清单和资金兑现情况及时向社会公示。涉企奖补资金纳入安徽财政涉企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企业同一事项奖补就高不就低,不得重复享受。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在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各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开展绩效自评工作,财政部门选取部分项目开展重点评价。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对绩效不好的奖补类政策进行梳理、整合或废止。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加强项目申报、资金使用、后续监督问效等全过程管理,依法依规使用和管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