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大研究 / 经验交流

【人大新闻采访调研】“村医书记”治穷病——记安徽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相山区渠沟镇张楼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跃东

阅读次数:512 作者: 淮北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4-08-23
[字体:  ]

已进入秋季,但高温并未消退。乡村的太阳,依旧炙烤着大地。

“刘书记,外边天太热了。咱改天再去现场看吧。”“那怎么行,我看天气预报说这几天有雨,我们得抓紧查看后垄子道路积水整治的情况。”8月7日一大早,省人大代表,相山区渠沟镇张楼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跃东就开始走村串户,了解村情。

今年52岁的刘跃东曾学过医,毕业后当过22年村医。他常年行走在乡间小道,虽然医治好了很多村民身体的疾病,但也见识到了村人居环境的恶化以及集体经济的落后。

“我觉得治身体疾病容易,治思想和发展的疾病更难,但这也更重要。”就这样刘跃东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脚踏实地工作,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被选为省人大代表和村党总支书记。

思想是人行动的“总开关”。“刚开始大家思想都转变不了,比如环境问题,我们要进行治理,遭到了一些村民的反对。”刘跃东说道。

“那我当时不愿意,你一旦治理,我就没法在河边沟坡上种菜了。”提及去年的生态环境治理,张楼村程阁自然庄村民马玉米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皖北地区乡村生态振兴的一大难题,张楼村也不例外。以前,一到夏季,村里“苍蝇闹嗡嗡、气味臭烘烘”,群众意见大。作为人大代表的刘跃东,首先向渠沟镇人大提出治理建议,一定要把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好,得到了渠沟镇人大支持。

农村美不美,要看家乡水。张楼村在皖北地区率先启动“消除黑臭水体”环境整治行动,起初大部分村民不看好,有的甚至因不能在沟渠河边耕种而表示反对。刘跃东就带领村干部带头干,把村民群众引领好,发动20多名党员群众筹工筹劳,清理沟渠池塘,水清了、草绿了,村民们看到效果也就跟着一起干了。

“我后来一看环境越来越好,就想到之前自己的观念确实不对。”看到家乡变美,马玉米笑得合不拢嘴。

有了群众参与,还需要专业力量的技术支持。随后,张楼村与水环境治理公司合作,利用现有沟渠,把三口池塘连在一起,构建区域活水小循环;通过水泵补充活水,形成区域活水大循环;在岸边种植美人蕉、水中投放螺蚌等水生动物,实现了水系岸边系统治理。

同时,刘跃东号召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清水绿岸,组建义务护水队,对全村水体进行管护,探索出“一处水体、一名乡贤、一周一巡查”的“三个一”常态机制。经过治理,村里地表水质提升至III类水标准,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更进了一步。5月31日,全省黑臭水体治理现场会在张楼村召开,获得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黑臭水体治理“程阁模式”即将全省推广。

环境好了,人心齐了。摆在刘跃东面前的就是如何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村民的钱包鼓起来。在张楼村榨油厂,记者看到一箱箱已经包装完毕的葵花籽油即将装车发货。“这批油是一家上海企业采购的,因为看中了我们的品质,所以再次购买。”刘跃东告诉记者,这家榨油厂属于张楼村集体资产,一年能带来不少收益。

“我们村之前一穷二白,要不是刘书记有点子,这‘穷病’还真不好治。”村民周全民说道。

近年来,为了“拔穷根”“治穷病”,刘跃东带领村“两委”到先进省市考察学习,邀请在外打拼的致富能人建言献策,紧抓渠沟镇建设“芳香小镇”的契机,确定特色农作物种植发展方向。村集体流转1500多亩土地,种植菊花、油葵等芳香作物,建成标准化生产车间,发展葵花籽油、菊花茶深加工产业,注册“淮品缘”葵花油特色品牌。

刘跃东想方设法拓宽增收渠道,连续四年组织举办葵花节,吸引游客26万多人,拉动周边餐饮等行业增收近70万元,把特色产业做成群众身边的“摇钱树”。他还创建青年返乡电商创业培训基地,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加强对村里专业合作社、电商企业、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等本土人才培养,培育打造一支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影响一批”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今年,借助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现场直播销售本土农特产品,销售额7万余元。

“你看这是我们刘书记的抖音账号,他现在为了帮助村里直播卖货,都变成网红了。”采访中,不少村民提及刘跃东都表示,没想到大家眼中不善言辞的刘书记,在网上竟然成了“网红卖家”。

为助力农民增收,刘跃东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土地流转收租金、入社务工挣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三产服务挣现金”的“四金”收益方式,600余户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张楼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无到有,2023年达312.9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40.96万元,村民分红58.5万元,常态化就业200余人,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

改变了思想,美化了环境,拔掉了“穷根”,作为省人大代表和村党总支书记,刘跃东切实履职践诺,为民排忧解难。张楼村及所在的渠沟镇是淮北市郊区蔬菜基地,种植面积大、蔬菜品种多。村民向刘跃东等人大代表提出建议:通过直接配送到食堂站点的方式,把基地种植的蔬菜送到每个食堂,让食客吃上放心菜。刘跃东牢记村民的嘱托,与相山区张集中学、市公安局相山分局等单位积极对接,推进直送模式,实现从“地头”直接到“餐桌”,助力菜农增收。

献睿智之计,谋发展之策。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二次会议期间,刘跃东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紧紧围绕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积极提出高质量建议。他提出的《关于整治蔬菜秸秆乱投放的建议》,得到了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的重视并给予办理。《关于加强相山区与萧县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开展联合巡查、检测、从源头减少水体污染的建议》,得到省生态环境厅的高度重视。此建议的办理,进一步推动洪碱河、湘西河等萧县跨界河流联防联控。目前治理污染项目正在招标,预计年底完成。

刘跃东深知,作为一名基层省人大代表,必须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努力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他表示,将始终坚持“脚下沾泥土,肩上有担当”的信念,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聚焦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为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贡献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

记者 邹晨光  通讯员 周金群 卓德政

上一条:上一条: 聚焦五大节点施力 持续提升人大监督质效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