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加快我市肉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整合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省十四届人大淮北代表团第二小组深入县区调研我市肉牛产业发展情况。针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业发展基础不强、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双招双引”存在短板等问题,代表小组提出四方面建议,积极助推我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产业规划引领上下功夫。立足淮北实际,聚焦市场需求,编制详细的肉牛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设定各年度发展目标,明确主要任务、要素保障,提升我市肉牛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科学规划养殖业用地,统筹用好可利用一般耕地、未利用地及闲置低效用地,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淮北肉牛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做大做强“淮优醉牛”“淮优豆牛”公共品牌,打通肉牛产业链的生产端、流通端和消费端,有效提升肉牛产业竞争力。
二是在落实扶持政策上下功夫。精准施策,进一步加强对于淮北肉牛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及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扶优扶强,集中资源要素培育壮大对肉牛产业发展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龙头企业,构建“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整合分散的要素资源。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发挥最大效益。同时,建立健全政策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政策进行完善和优化。
三是在打造优势品牌上下功夫。依托口子酒糟、豆渣等蛋白饲料资源,打造“淮优醉牛”“淮优豆牛”区域公共品牌,同步推进“徽尚客”“金皖牛”等企业品牌建设,全面提升全市肉牛品牌附加值。充分发挥木兰牧业、华安丰等龙头品牌效应,打造产品品牌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与本地餐饮、饭店、肉铺等合作,打造“淮优醉牛”“淮优豆牛”牌牛肉面、牛肉汤、卤牛肉、牛肉饼等特色美食。推进肉牛产业与临涣古镇、濉溪老街、隋唐运河古镇、黄里古村等历史文化相结合,丰富肉牛美食文化内涵,推动民俗、科技、生态等研学游一体化发展,打造安徽省特色肉牛品牌建设样板地。
四是在强化科技支撑上下功夫。推进肉牛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高肉牛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大科研合作,推动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通过举办科技论坛、研讨会等,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推动肉牛产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肉牛产业人才队伍。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肉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