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淮北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50号建议)关于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实现老城区雨污分流的建议

阅读次数:5696 作者: 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8-03-15
[字体:  ]

为更好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建设“美丽乡村”,统筹推动城乡发展。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尤其是在水流域污染及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农村人群分散、认知度低、服务困难等原因,造成农村综合环境治理工作较之于城市还有较大差距,需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存在问题:

1、认识不够。群众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认识不到位,认为是政府工程、公共工程、希望工程,有的不配合,不愿接入管网,加上人群分散,本身工作量大,造成污水池落地难。

2、接管率低。在建污水传输工程无法统一收集零散农村住户生活污水,有的厨房污水没有接入,有的入户率低,有的管理不善,堵塞了污水管,入池率不高,造成农村生活污水设施作用发挥不明显。

3、设备布点少。现有的“河长”负责制,在其负责范围内缺少独立污水处理设备及自主解决污染的能力。

4、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量大。改造老城区管网需要开挖道路,甚至需要征迁和调查居民配合度,费时费力,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多层次、多形式进行宣传,使村民自觉配合和参与污水治理。

2、为响应《2015年淮北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实施方案》中“加快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已规划的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继续推广和应用有动力、微动力和生态湿地等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建议引入“分布式污水处理站”技术,依据居住人口数量,进行定制化设计方案。

3、对在建及新建小区一律按照雨污分流原则,不具备接入市政污水传输工程的,生活污水接入“分布式污水处理站”后,再行接入雨水管网。

4、对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可采用分布式污水处理站技术,可大量减少施工量,且处理过的水可以就近直排进入雨水管网,规避诸多不确定因素,降低改造费用。

5、加大财政投入,筹措运行资金,加强投入运行资金补助力度,把运行费用纳入预算,形成市、镇、村三级管理的运行模式。

6、完善管理体制,落实常态化管理,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行维护市场化运行模式,可通过招投标形式,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化公司承接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运行管理,做到监管并重,确保长效。安徽省矿业机电装备有限公司与上海电气合作试点的分布式污水处理站,已成功在杜集区任庄村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