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会议认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持续强化资产管理,国资国企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但还存在部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国企功能定位有待加强、企业风险防控有待强化等问题。会议建议:
一、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淮北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扎实推进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科学界定政府出资人责任,处理好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关系,尊重企业独立法人财产权,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制度建设,明晰企业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权责边界,严格落实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治理机制,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经营预算,统筹考虑企业实际盈利能力和自我发展需要,合理确定预算收支规模;利用好中央新一轮政府债务置换方案,切实化解隐性债务,解决拖欠工程款等问题,实现轻装上阵。
二、明确国企职能定位,发挥国有资本作用。一是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引导国有资本投向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二是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科学规划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完善主责主业管理,严格落实投资项目负面清单,防止多业经营、同业竞争;通过剥离非主业资产、清理低效无效业务等,集中要素壮大核心业务、培育潜力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运用市场化方式对县区同行业、同领域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三是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在后续招商中的关键作用,集中资源支持四大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展,做好投资项目筛选和评估,积极撬动社会资本跟投,放大杠杆效应。
三、加强国资国企监管,防范国有企业风险。一是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深入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制度,建立与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经营能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分类考核标准,以更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的指标科学考核企业经营效益。二是引导国有企业深化合规管理意识,推动建立健全各领域各环节内控管理制度,特别是对外投资、工程建设和基金领域,切实从源头防范风险。三是强化债务管控,严格区分履行政府职能形成的债务和国企经营债务,坚持提前分析研判债务风险,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